乌溪江库区的好生态,成了村民眼里的金山银山。地属库区地域的衢江举村乡,就是占尽了这种生态资源优势,在群山间形成了“生态香稻、黄栀花、香榧、中草药”的四大新兴产业。
稻香
9月13日,在衢江区举村乡石便村海拔700米的古梯田,连片的有机香稻已呈现金黄的颜色,丰收在望。
“这一片香稻有70亩,是今年5月种下的,估计再过半个月就要收割了,亩产有六七百斤。”翁源家庭农场场主曾小峰告诉记者。
为何想到种香稻?曾小峰说,举村在深山里,有不少古梯田,十分适合种植香稻,而且举村的山好水好空气好,昼夜温差大,种出的香米质量肯定比平地的好得多,“现在,深山就是金山银山。”
2012年,曾小峰成立了峰程粮油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翁源村、龙头坑、洋坑三个村的近百亩田里,种上了香稻。
“加工好的大米平均一斤卖25元。”曾小峰告诉记者,“100斤谷可以加工30来斤香米,还有30来斤碎米。”碎米可以吊烧酒,香米吊的烧酒,很受周边村民欢迎。去年,除去成本他赚了十几万元。
花香
除了香米,黄栀花是举村乡的又一“香”。
“栀子果是用来提取天然色素的,用于食品的着色,供不应求。”来自永康的客商王怀告诉记者,今年他已经在茶山村种了近1000多亩黄栀花,正在打造栀子基地,加盟的农户有五六百户。
王怀说,黄栀花种后3年就投产,一亩地可产果实1000多公斤,亩效益六七千元。“每到五月份,黄栀花林就会变得黄灿灿的,煞是好看,还能带动休闲观光业。”
“我的目标是在库区建万亩黄栀花种植基地。”王怀自信地说,他们还在茶山村建了栀子展示中心,让当地村民更多了解黄栀花的作用和经济效益,从而发展更多的村民种植,成为举村乡最大的产业之一。
果香
当天,记者又来到洋坑村,只见山坡上新种了许多香榧。“这香榧是2012年种的,当时是8年的树苗,已经种了500亩。”洋坑村村支书蓝祖文说,洋坑村有一片明代的草榧,约200多株,虽然草榧与香榧不同,但说明村里环境适合种香榧。
2012年底,蓝祖文与江山客商饶太水成立了万果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始香榧种植。“明年即可结果,初产期亩均产量120公斤,按照市场香榧鲜果价每公斤40元计算,亩产值可达4800元,以后每年产量呈翻倍递增,10年达到丰产期,亩产量1500公斤,亩产值6万元。”蓝祖文相告,去年公司还带动107家农户在自己的田间地头种了2000多株香榧,这是未来的绿色银行,等香榧挂果,将促进农民增收。
药香
在龙头坑村,正在打造衢江中药材第一村。“库区的气候和土壤十分适合种植中药材。”舒畅家庭农场总经理舒慧云说,今年他的50亩贝母生长得特别好,采收烘干后一估算,贝母(干货)亩产达280公斤,按市场上的价格每公斤160元计算,每亩毛收入达4.48万元。
2013年6月,他们在乌溪江库区深处的龙头坑村流转土地,开始种植中药材。为了种好中药材,舒慧云还专门从金华磐安聘请了技术人员,现在已经种植了桔梗、贝母、元胡及百合等中药材300亩。舒慧云分析,种中药材,平均亩收入能超过一万块钱。今年,他种植的元胡(干货)亩产200公斤,按目前市场收购价70元每公斤计算,每亩收益可达1.4万元。 “要让乌溪江库区特有的生态环境变成富民经济,就得有个良好的发展路径。”举村乡党委书记杜莹莹介绍说,立足山区的实际情况,全乡做大做强“一村一品”的生态富民文章,已经形成了“生态香米、黄栀花、香榧、中草药”的四大新兴产业,今年在洋坑村发展种植香榧500余亩、黄金茶200多亩;在龙头坑村种植中草药300余亩;在石便村种植有机香稻150亩;在西坑村、举村发展黄栀花300余亩,这一座座青山成为村民的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