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百姓民生
侵占公共部位多年没解决 多名业主联合状告顶楼住户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09-11 10:16:41

  顶楼住户侵占公共部位,还把横梁敲掉,引起了其他业主的不满。在多方投诉无果后,多位业主联合起来,将其告上了法庭。昨天,海曙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旁听席上有不少其他小区的业委会代表,一位姓严的旁听者对记者表示:类似现象在不少小区都存在,但一直没有一个好的解决办法。要是每个业主都有诉诸法律的决心,这种现象就会得到有效遏制。

  昨天,法庭没有作出判决。

  原告认为6楼侵犯他人权益

  事情要追溯到2011年8月。在海曙青林湾小区,有一幢6层的居民楼,共计11户人家,一梯两户。6楼的情况则有些特殊,独门独户,旁边就是颇有特色的塔楼。

  顶楼住户装修时,将门外一处公共区域砌墙封死,然后再敲掉墙体将房子与这片区域连通,变成了自家的房间。塔楼的墙体也被敲出一扇门大小的洞。

  楼道内的其他业主认为,这些地方是公共区域,算在每家房屋的公摊面积中,6楼业主没有经楼道内其他业主同意,擅自这么做,侵犯了其他人的利益。

  为此,楼道内多名业主一起签名,给城管、社区、业委会和物业写了封联名信,要求顶楼住户拆墙恢复原状,否则将诉诸法律。不过,多次协调都没有得到一个满意的结果。

  在拖了3年后,事情终于闹上了法庭。

  原告表示,自2011年8月以来,他们多次要求被告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恢复原状。被告虽曾拆除过共有楼道上的砖墙,但2013年10月又改用铁皮门封堵,继续占用共有楼道做房间,物业管理部门书面通知被告恢复原状,被告未予理睬。其行为侵犯了整栋房屋其他业主对于6楼楼道的共有权,拆除横梁减损了整栋房屋的防震抗灾能力,给其他业主埋下安全隐患,侵犯了其他业主的安全保障权。

  被告辩称砌墙是为消除隐患

  在法庭上,6楼的业主对于自己的行为做了解释:之所以砌墙封堵,是因为发现门旁的空地有安全隐患。“这里可以说是安全和卫生死角,要是有小偷躲在里面,很难发现。为此,我把这里用墙封了起来,是为了解决安全隐患和卫生死角,也不会对楼道内其他人造成影响。”

  对于横梁,该业主表示,她曾找过专业人士看过,这里的横梁并不是什么重要的承重梁,拆除不会有什么影响。

  对此,原告方表示:“不能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就去侵犯他人的利益,共有部位是不能随便封堵的。另外,横梁是设计时就有的,肯定有它的用途,不能说拆就拆除。”

  原告向法院提交了不少现场照片作为证据,不过被告对有些照片是怎么取得的表示怀疑。

  “取证的难度实在太大了,被告不会配合我们。我们找过业委会、居委会、物业公司等,也到房管部门、城管部门反映,但解决不了问题。”一位业主告诉记者说,几年来,他们为此事耗费了不少精力,“如果行政管理部门能及时作为,也不用走到上法庭的地步了。”

  诉讼是维护权益的有效手段

  昨天的案子,引起了筹备中的宁波市业主委员会协会成员的旁听兴趣。2080小区业委会代表韩先生表示:“关于违章搭建破坏原有结构的问题,房屋主管部门和城管部门等接到业主或者业委会的投诉后,应及时有效地按照物权法有关规定进行快速处理,把违章扼杀在装修现场。不然解决起来难度更大,耗时耗力。”

  韩先生还建议住建委和相关部门出台快速处理机制,不要让业主在投诉多年后,实在没有办法了还得闹上法庭。

  一位姓严的业委会代表说:“像拆掉横梁,在墙上开门之类的现象,对房屋的危害可能不是马上就能看到的,而是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再加上取证难、精力不够等多方面原因,因此很多业主对维权方面的事情比较冷淡。这样一来,违法违章行为代价很低,维权成本又高,这种现象便越来越多。”

  她表示,如果协商无果,诉讼是维护权益的有效手段。普通业主也许不够专业,可以考虑联合物业或者业委会一起起诉。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编辑: 徐夏莉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