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10岁“小土豪”向家里要零花钱 一次拿10万元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09-10 11:01:39

东兴边防派出所民警对家长进行调解。

  10岁男孩能向家里要多少零花钱?

  15万!你信吗?

  钦州有个“小土豪”就这么干了

  不到半年时间,防城港一名10岁男孩陆续从家里偷偷拿走15万元。直到最近一次,父亲发现放在抽屉里的钱少了不少,才紧张起来。这些钱大部分已被孩子和他的小伙伴花掉了。此事闹到派出所,在民警的调解下,其他孩子的家长退回、赔偿了9万多元

  一次就拿了10万元

  邓先生在防城港经营海产品生意,因每天需要大量流动资金,他经常将数十万元的现金放在家里。9月5日下午,他准备拿一笔钱给客户,当打开装钱的抽屉清点时,却发现少了10万元。他一下子紧张起来:“难道家里招贼了?”

  邓先生说,这些钱是他亲手放进抽屉的,数目记得很清楚。此外,蹊跷的是,现金未被全部偷走,家里的门锁完好无损,室内也没有翻找的痕迹。他打电话给妻子,对方也称没有动过钱。

  在接下来的两天里,邓先生对家庭成员进行逐一排除。最后,怀疑的目光集中在10岁的儿子小豪(化名)身上。这名正读小学四年级的男生,会是那个“小偷”吗?

  经过多次软硬兼施,邓先生终于在小豪身上找到了答案。原来,小豪经常去父亲的房间玩电脑,无意中发现了抽屉里的钱。一名同学知道邓家比较富裕,便威胁、唆使他从家里拿钱给大家一起花。今年暑假前,小豪陆续从家里偷拿了5万元,这些钱被他和另外5名同学和朋友用于买零食、手机、电动车、玩游戏等。9月1日开学后,在同学的“教唆”下,小豪一次性拿了10万元,将其中8万元交给同学小白(化名),另外2万元交给了小白认识的两名初中生。

  几名家长赔偿两万元

  邓先生仔细清点了自己的账目,发现儿子的确拿走了15万元。

  9月7日下午,防城港市边防支队东兴边防派出所接警后,民警来到了小白家里。在父母的一番追问之下,小白从邻居家的垃圾筐里取出了7万余元,交还给了邓先生,其余的一万元已被花光。

  邓先生认为,5名学生唆使小豪“偷钱”且参与花钱,其家长应承担责任。对此,民警分别将几名家长请到派出所进行调解。

  在派出所里,几名学生家长都对孩子的行为感到震惊,表示愿意承担责任。不过,大家对于该赔偿或归还邓家多少钱产生了分歧,争得面红耳赤。想核实清楚每一分钱的去向绝非易事,民警向6名学生逐一了解,并多方查证。

  经过耐心的梳理、调解,民警终于分清了小豪与5名学生各自应承担的责任。鉴于小豪拿出的15万元已被花掉大半,小白的父母除了归还尚未花出去的7万元外,还赔偿1万多元,另外4名家长共赔偿1万元,邓先生共追回9.4万元。

  说法

  小豪家长:

  生意太忙关爱太少

  虽然孩子偷拿出去的钱追回了大半,但邓先生的心里并不好受。他说,不是因为心疼钱,而是担心此事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利影响。

  邓先生说,他平时按计划给小豪零花钱,在物质方面会尽量满足孩子的需要。不过,他也表示,由于自己的生意太忙,给孩子的关爱可能较少,并不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另外,在对金钱的管理上,他确实太疏忽大意了。

  邓先生说,这是他首次发现孩子偷拿家里的钱,接下来,他会加强对金钱的管理和孩子的教育,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

  小白家长:

  教育孩子力不从心

  相对邓家,小白的家庭清贫不少。小白的父亲阮先生是一名摩的司机,母亲是一名网吧清洁工人。

  “我经常跟他说,不要随便拿人家的东西,不要跟‘小混混’一起玩。”阮先生说,夫妻俩都忙于生计,他每天到学校接送孩子,有时还忙得没空回家吃饭,对小白的教育十分有限。孩子平时爱跟谁玩、有什么需要、拿了钱去干什么等问题,他都了解不多。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小白比较调皮,学习成绩不好,“老师曾打来电话,让我好好地管一管”。

  这次的事让阮先生很生气,当天就打了小白一顿,逼问钱的去向。尽管家境不好,他最终还是赔了邓家1万元。对于接下来该如何教育小白的问题,他坦陈自己文化程度较低,力不从心。

  处理此事的民警冯向成表示,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小白不仅顽皮,还跟一些社会青年混在一起,再不严加监管,孩子可能会误入歧途。此外,民警还向家长们普及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关法律知识,让他们因势利导,加强对孩子的教育。

  走访

  几多家长为此头痛

  南宁市民黄女士说,她侄女也有“偷钱”的经历,当时这名读小学三年级的女生偷拿了家里几百元,到学校买零食给同学吃,还买了两块手表送给两名调皮捣蛋的男生。“家长被她气得半死,把她大骂一顿,还差点赏她吃耳光。”黄女士说,后来家长发现她继续偷钱,就狠狠骂了两天,她才把钱放回原处。至今,这名女生还是养成了“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让家长很头痛。

  北海市的邹先生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但幸亏发现得早,及时与孩子沟通,让孩子意识到了错误。

  邹先生说,儿子小康(化名)刚读初一时,在同学的影响下沉溺于网络游戏,不是到同学家玩游戏,就是结伴泡网吧,家里每周给他的200元生活费很快就花光了。小康不舍得花钱吃饭,把省下来的生活费全部用来买游戏卡,最后钱还是不够,就从妈妈的钱包里偷拿了500元。发现小康“偷钱”后,邹先生买了一台电脑,让儿子每天回家吃饭,并规定了他学习、玩游戏的时间,还在周末带着他去老家劳动,让他体验挣钱的艰辛。经过半年的努力,小康不仅摆脱了网瘾,再也没有偷拿钱。

  南国早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不少孩子都有偷拿家里钱的经历,大多是满足零食、玩具、文具、娱乐等,也有一些人际交往的需求,如同学之间的请客,还有一些孩子是出于攀比、虚荣心等。面对这一问题,一些家长轻则破口大骂,重则拳脚相加,往往效果不佳,也有家长另辟蹊径,通过激励的方法,让孩子通过打扫房间、洗碗筷等来获得金钱,从小树立理财观念。

  分析

  孩子需要“被关爱”

  孩子偷拿家里钱,家长该如何处理?中国完形教育广西分支机构负责人、国家心理咨询师何明谦说,在这个问题上,家长首先要自我反思,是否给孩子提供了有利的成长环境、对金钱的管理如何。小豪的父母随意将大笔现金放在抽屉里,让他触手可及,容易给孩子造成“钱很容易获得”、“不必珍惜”的错觉,日后也容易养成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

  何老师认为,“偷钱”或唆使别人偷钱只是一种行为表现,说明了孩子内心需求的匮乏。“可能是家长忽视了与孩子的沟通和关爱,通过金钱,他能从别人身上获得尊重、认同感,证明自我的存在感。”何老师说,除了物质和外在的需求,孩子更多的需要是被陪伴、被关爱、被欣赏等,家长不应该只是简单的说教,而要走进孩子的内心去感受,满足他们内心的需求。

  发现孩子有这种不良行为后,家长要冷静对待,调适好自己的情绪,尊重他们的人格,避免连打带骂,也不要给孩子贴上“贼”、“小偷”等标签。要和孩子平心静气地交谈、沟通,了解孩子怎么看待这件事,让他们知道家长的底线及社会规则,逐步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来源: 广西新闻网 作者: 张振国摄 记者赵劲松 通讯员唐林 编辑: 刘彩娟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