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去年这个时候,上海大学爆出家长为送孩子入学,集体在体育馆“打地铺”。学校为妥善安置,分割了男女区域,铺上凉席被枕,几百位家长席地而卧,场面非常的“壮观”。
“儿行千里母担忧”。离开家进入大学住校,对于年轻人来说的确是一个门槛。不仅仅是咱们中国家长,其实国外的家长对于送孩子入学也是很重视的。
看看国外,韩国学生家长不仅要送孩子入校,还要帮助打理租房子等更加繁琐的环节。《全球华语广播网》韩国观察员南黎明介绍:
南黎明:韩国跟中国不太一样,韩国因为城市里的土地非常紧张。因此在大部分市区里的大学学生宿舍非常紧张,所以一般大学采取只给一年级新生中,一部分学生住宿舍的权利,其他人如果申请不上宿舍,就要自己在学校附近租房子住。要选房子就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因为一方面要考虑居住的环境,还要考虑租金等等,一般高中刚毕业的孩子们,他们处理这些事情没有经验,所以需要租房的新生都会有一些父母,或者他们来开车送来,帮助孩子找房子、租房子,但是一般不需要租房子的新生,就会自己坐着地铁或者其他的一些交通工具去学校报到上学,不需要父母陪伴。在韩国,孩子18岁就有身份证,19岁就属于成年人,大学生大部分学生开始打工,比如女生会在便利店、面包房,男生为了多赚一点钱甚至去建筑工地、搬家公司,因此韩国学生还比较自立。
澳大利亚观察员胡方介绍,当地大学的当地学生是比较多的,所以开学那一天来送学生的家长并不太多。
胡方:在澳大利亚,新生开学时几乎没有家长来送行,主要是因为在澳大利亚学生选大学的时候有一个特点,喜欢报读家门口的大学,主要是因为在澳大利亚每一个州都有不错的学校可供学生选择,比如澳大利亚最著名的八大名校,均匀的分布在各个州,因此对于很多澳大利亚学生来说,不需要舍近求远,在当地找一个好大学入读就可以了,所以在澳大利亚的大学里当地的走读生的比例非常高,而对于这些走读生来说,新生报到并不需要抗着大包小包去安排宿舍,家长需要帮的忙就很少。因此在澳大利亚新生报到的时候是看不到家长的,入学的是年轻人,而帮助报到的是学哥学姐们,偶尔看到一个年纪比较大的父母跟在后面反倒显得有点格格不入。
不过,澳大利亚大学对接待家长可是分外关心,还会特别的安排一个“开放日”,安排家长来参观学校、与教职人员互动:
胡方:虽然在新生报到的时候,家长很少参与其中,但是并意味着澳大利亚的学校不欢迎家长来参观校园。每一年澳大利亚的学校都会开设至少一次的校园开放日,在校园开放日上,学校欢迎家长带着未来可能会报读的孩子们参观校园,同时还会专门安排老师来给学生和家长做导游,以及讲解各个院系的情况。
每到高校开学,美国的学校操场上都排满了密密麻麻的私家车,美国家长将教育看成对孩子一项最大的投资,从择校到录取,最后再到报到,他们觉得有必要全程跟踪视察。
为了让家长对自己的投资放心,美国大学会主动举办“家长周末派对”,等等这样的活动,组织家长参加集体露天烧烤、观看学校的橄榄球比赛,让家长对学校有更深入的了解。美国观察员庞哲介绍:
庞哲:美国家长为自己子女上大学同所有家长一样,都是既兴奋又有压力。美国大学院校非常理解这种心态,同时也为了帮助入学新生能够顺利入住,以平静的心情迎接大学新生活的开始,希望家长能够积极参与,并认为这是对学生、家长和校方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天。入校当天,校方会有很多辅导人员帮助家长来疏导当天的拥挤或可能发生的混乱现象。校方会事前通知家长们早一点到校,以避开行车的高峰期。另外,鼓励家长和学生先办理可能会导致大排长龙的事情,例如入学校手续、注册登记、到书店买书、照相、办理学生证件等等,然后再寻找宿舍,再打开行李。同时,校方还鼓励家长尽量让学生本人来处理当天所有的关键的事宜,例如自我介绍、寻找辅导人员、询问课程登记等等,以使学生对自己新生活的独立性建立自信心。
在欧美国家护送孩子的家长中,有很多“另类护送”父母只是开车把儿子送到学校,其他就一概不管了。再反观国内,中国家长多半充当了孩子的搬运工和保姆,家长在宿舍是又擦又洗,孩子则站在一边看着。现在国内高校鼓励新生独自报到,也许并不是反对家长送孩子,更多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自理能力,也让家长主动给成年的孩子“断奶”。所以就让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