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老人倒地,路人该不该扶呢?据急救人员介绍,对于没有急救常识的普通人,在无法判断病人病因的情况下,不建议在发生意外时对病人进行随意搬动,应该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
事件
老人街头突然倒地路人呼救无人响应
昨天清晨5时20分许,家住团结湖的刘先生在外出经过团结湖公园东门外附近时,跟在他身后不到一米的一位白发老人突然倒地昏迷不醒。刘先生顾不上多想,赶紧蹲下来轻轻地拍了拍老人的后背。“老人看起来有七八十岁,头发都已经白了。我问他能不能说话他也没反应,我当时就着急了。”刘先生说,他一直招手示意路人上前帮忙,可是不少经过此地的路人都只是低头看看,刘先生急忙拨打了110报警求助。
刘先生回忆称,从他报警到等民警和急救人员出现,他多次挥手要求过往路人帮忙施救,但却无人帮忙。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开始对老人进行施救,但最终老人还是不幸离世。
据了解,急救医生进行查看后发现,倒地老人已现尸斑,说明已经死亡一定时间,无法抢救回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朝阳警方了解到,经过初步调查,已排除刑事案件的可能。确认老人死亡后,民警联系了法医部门,由他们过来将老人遗体运走。
“我回家后就在想,我今年也58岁了,人老了很容易遇到这样的事,要是没人能搭把手,想想都觉得特别难受。”刘先生说,或许即使有路人帮忙,也不一定能救回老人,但至少能让他感到心里好受一点。
现场回访
多人称如遇老人倒地不敢直接扶
昨天中午,北青报记者来到事发地点发现,老人趟地的位置位于马路边的人行道上,由于距离事发时间已经过去数个小时,现场已经被清理。在路旁摆摊卖水果的一名小贩说,早上5时许他在摆摊时发现人行道上有人倒在地上,旁边还有一名中年男子在施救,此外他再也没看到有人上前施救,“当时我的摊上就我一个人,也帮不了忙,我就看了不到两分钟就赶紧回摊位上了。”
在距离事发地不远的一个饭馆里,一位服务员称,早上他来上班时就看到有老人躺在了地上。“当时有一个男的在他身边报警,我以为老人就只是生病了,没想到人最后还是没了。”服务员说,当时他看到施救的男子在招手求助,但他没有上前帮忙,“我也不懂怎么救人,万一帮了倒忙还把人给害了。”
随后,北青报记者又随机采访了10余名路人,其中仅有两名女士和一名男士称自己遇到这样的事情会去扶老人,其他人均表示会拨打急救电话求助,但都不敢直接去扶老人。
医生说法
扶与不扶关键看急救技巧
据急救医生介绍,猝死绝大多数都是由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所以这名倒地老人的死亡原因可以初步判断为急性心梗发作,但具体死亡原因还得由法医检验后进行判定。
当心肌梗死患者病发时,就算周边人员拨打电话再及时,一般情况下医护人员也无法在黄金时段内赶到现场抢救病人。因此,如果市民能掌握现场救护的常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情况就会好很多。不过,对于没有急救常识的普通人,在无法判断病人病因的情况下,急救医生并不建议在发生意外时对病人进行随意搬动,应该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请专业医生到场处置,医生会根据病人症状采取相应措施。
急救常识
“黄金4分钟”最关键
急救医生表示,维持一个人“生存链”的关键是“黄金4分钟”,即意外发生后,第一目击者要在4分钟内,开始实行心肺复苏操作,最大限度地维持患者的血液循环和呼吸过程,等待专业人员和抢救设备的到达。医学研究表明,如果出现呼吸、心跳骤停,人的脑细胞在常温下对缺氧的耐受极限通常为4分钟,超过4到6分钟,脑部损伤就不可逆转;超过8分钟,抢救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小;超过15分钟,抢救成功的机会几乎为零。
急救医生介绍说,如果遇到呼吸停止的患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首先,让伤病员仰卧,将头后仰,确保呼吸道畅通。若口内有血块、呕吐物等异物,应尽快取出。随后做人工呼吸:抢救者先深吸一口气,然后捏住患者的鼻子,口对口像吹气球一样为其送气,注意不要漏气。每隔5秒吹一次气,反复进行。
如果遇心跳停止患者,应立即进行心脏按压。先让患者躺在硬板床或平整的地上,解开其上衣,抢救者将一只手的掌根置于其胸骨下三分之一的位置,另一只手重叠压在手背上。抢救者两臂保持垂直,以上身的重量连续向下按压,频率为每分钟70次左右。按压时,用力要适中。对于心跳呼吸全无患者,则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实施心肺复苏时,首先用拳头有节奏地用力叩击患者前胸左乳头内侧的心脏部位2至3次,若脉搏仍未恢复搏动,应立即连续做4次口对口人工呼吸,接着再做胸外心脏按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