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共建入学,就是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为了满足员工子女入学,通过单位赞助钱或物的方式,与知名中小学建立“共建”关系,共建单位的子女直接入学。权力部门利用公共资源与公共资金为子女谋求名校就读名额,揭示了教育资源被权力染指的现实。
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公的现实下,普通百姓一直对教育公平充满期待,对不公平的教育现象早有微词。用纳税人的钱建设的学校本该按照学区划分招生,然而名校打着“共建”的旗号对有权有钱部门的子弟优先录取,学校与权力部门利益互换,把公众排斥在公共服务之外,是对普通百姓子女平等就学权利的践踏,突破了教育公平底线。
任何人都无法选择自己的家庭出身,父母没进权力部门不是孩子的过错。百姓家的孩子本来因为出身低微已经输在第一起跑线上,优质学校与权力部门如此利益互换,让权力部门子弟凭借父辈权势享受教育特权,岂不是渲染权力世袭,让普通百姓的孩子更难以追赶?教育者谄媚公权,不仅容易让“官二代”、“官三代”产生权力优越感,也会在平民子弟心里种下社会不公的种子。
本该公平分配的优质教育资源,结果被特权者以“共建”的名义瓜分,用“权力通吃”解释恐怕最合适。北京市教育部门规范义务教育阶段的招生秩序,重新划定学区,全面取消共建入学无疑很重要。但是,面对共建入学这种特权招生现象,教育部门真的能彻底纠正过来吗?北京市教委只是北京市政府的一个工作部门,这些“共建”单位大有来头,既有北京市的权力部门,更有手握重权的中央部委与富得流油的垄断央企,让权力阶层自动放弃既得利益,让学校完全不再招收“共建生”,恐怕知易行难。这一方面需要权力阶层在子女入学的问题上保持节制,自觉维护社会公平底线。另一方面,中央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管,管好中央部门与大型央企的权力与钱物,加大特权者违规成本,避免“共建特权”透支政府公信,维护起点教育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