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今天下午在杭开幕,共设13项议程,将持续3天半。
下午的全体会议,听取了省政府关于上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等4个报告和有关决定草案的说明、法规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以及人事议案和报告的说明。
外贸增幅超全国7.3百分点
上半年消灭垃圾河6440公里
省长李强代表省政府向会议报告了上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下半年政府工作重点及全省改革试点情况。
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7978亿元、增长7.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37元、增长9.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79元、增长10.9%。
其中,“浙商回归”项目到位资金1129亿元、增长26.3%,固定资产投资1.1万亿元、增长17%;外贸出口1266.2亿元、增长8.2%,高出全国平均增幅7.3个百分点;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38亿元、增长12.1%,网络销售增长54%。
此外,“三张清单一张网”改革大幅推进,省级部门行政权力由1.23万项减少到4236项;“五水共治”进展顺利,共清理垃圾河6442公里,整治黑河臭河3636公里,改造和新建供水管网1063公里;“三改一拆”继续奏凯,改造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建筑面积6686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7400万平方米。
省财政厅厅长钱巨炎在会上报告了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据介绍,1-6月全省公共财政收入2360.6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2%,完成预期的57.6%;全省公共财政支出2251.62亿元,增长12.3%,完成预算的45.7%;省级公共财政收入153.02亿元、支出219.12亿元,分别增长1.1%、5.1%。
执行方面,通过筹措财政资金、争取地方政府自发自还债券等近300亿元支持铁路、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外,安排90.6亿元用于五水共治,筹措工业和信息化相关财政资金12.8亿元支持工业转型升级,设立信息经济创业投资基金20亿元促进产业发展。
全年力争新设1000家高新企业
海宁市场化配置做法将全省推广
据介绍,下半年浙江将集中精力抓工业,突出抓好8个工业大市、30个工业大县的工业发展,制定匹配的发展策略;重点抓好电子、医药、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汽车制造、电器机械等产业的发展,确保上述产业全年增长10%以上;落实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
同时,继续坚持转型升级主线,加强产业集聚区核心区建设;推进“四换三名”工作,确保全年完成工业技术改造5000亿元以上、盘活存量建设用地8万亩以上,全年力争新增10家龙头企业、100家品牌企业、1000家高新技术企业;继续推进权力清单改革,千方百计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目前,浙江已选择若干县市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权力清单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等试点。
其中,绍兴市柯桥区从2013年6月启动高效审批试点,审批时间从345天缩短到100天内。今年,省政府又在舟山市、海宁市、嘉善县开展核准目录外企业投资项目政府不再审批试点,截至6月底,累计已有79个投资项目进入“先建后验”流程,成效积极。
富阳市的权力清单改革激发了省内其它市县的积极性,加快了省级部门放权速度。
此外,海宁市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平湖市开展产业结构调整机制创新试点,开化县、淳安县开展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机制创新试点。
其中,海宁市根据企业用地、用电、用水及环境容量消耗等资源要素实现差别化定价。例如企业亩均产出越高,土地使用税越低;单位增加值能耗超过标准的,予以用电两级加价;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优先提供金融服务。
截至6月末,海宁市企业腾退低效用地91宗、2924亩,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近550吨。据了解,省政府已决定全面推广海宁市做法和经验,并要求各县市积极申报。
拟出决定保障两美浙江建设
15位公民获邀旁听会议
另据记者了解,本次会议上,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将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对《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保障和促进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决定(草案)》进行审议。
此外,还将审议《浙江省社会救助条例(草案)》、《浙江省石油天然气管道建设和保护条例(草案)》、《浙江省土地整治条例(草案)》、《浙江省水土保持条例(草案)》等。
本次会议拟作出的保障“两美浙江”建设的决定是省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省委作出的重大决定,通过法定程序,依法把党的主张转化为全省人民的共同意志。该决定草案明确规定了人民政府、法院、检察院的工作职责。例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对下级人民政府的考核内容。
草案还鼓励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依法提起环境保护公益诉讼。
一周前,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通过本网等发出公民旁听邀请,今天的会议有15位公民旁听,本网进行了网络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