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骑红尘妃子笑华清池
华清池,亦名华清宫,位于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北麓,西距西安30公里,南依骊山,北临渭水,是以温泉汤池著称的中国古代离宫,周、秦、汉、隋、唐历代统治者,都视这块风水宝地为他们游宴享乐的行官别苑,或砌石起宇,兴建骊山汤,或周筑罗城,大兴温泉宫。历史文献及考古发掘的资料证明,华清池具有6000年温泉利用史和3000年的皇家园林建筑史。
这里作为古代帝王的离宫和游览地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周,秦,汉,隋,唐等历代帝王都在这里修建过行宫别苑,以资游幸。冬天利用温泉水在墙内循环制成暖气,每当雪花飘舞时,到了这里便落雪为霜,故名飞霜殿。相传西周的周幽王曾在这里修建离宫。秦、汉、隋各代先后重加修建,到了唐代又数次增建。名曰汤泉宫,后改名温泉宫。到了唐玄宗时又大兴土木,治汤井为池,环山列宫殿,此时才称华清宫。白居易《长恨歌》就写道:“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据历史记载,这里的温泉大约发现在3000年前的西周时代。汉代曾在这里建造帝王贵族的行宫别墅。唐代建有富丽堂皇的“华清宫”。“华清池”由此得名。经历代战争,原来的建筑都已毁塌。现在的建筑都是按照历史记载的布局于1959年重建的。
寒窑
位于西安市南郊大雁塔附近曲江池东面,是著名戏剧《五典坡》(又名《王宝钏》)中的传说上演的地方。
唐时,臣相王允的三女儿王宝钏反抗封建婚姻争取婚姻自由,忠于爱情,在寒窑苦守十八年,受尽人间苦难,终于待得丈夫薛平贵荣归长安与她团聚。
寒窑景点内两树耸立,房屋整洁,景色只是普通,但是因为这里曾经演绎过一曲动人的爱情故事,所以这里的树、房子、桌椅板凳就有了更深的含义。现在寒窑从沟口到沟内分别建有“贞烈殿”、“望夫亭”、“薛平贵、王宝钏大殿”,还有“平贵降马”“平贵别窑”、“王宝钏挖野菜”、“王母探窑”等塑像。现在这里逐渐成为城南郊区一处旅游热点,尤以春光明媚之际,常吸引着众多的善男信女前去朝拜观看。
每年农历七月初六晚,当地村民自发组织为石婆洗面、穿衣,然后进行献饭、献茶、点烛、上香,耍灯、拜四方神、敲打锣鼓、扭秧歌等一系列活动,以求夫妻和睦,因此,斗门镇南沣村一直享有牛郎织女故里的美誉。
牛郎织女传说诞生地石婆庙
石婆庙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斗门南沣村,现存我国最早的大型石雕艺术品,石刻像距今2100多年。当地人称“石爷”“石婆”。早在公元798年,这里就建有“石爷庙”“石婆庙”,千百年来香火不断,至今还保留着七夕祭祀牛郎织女的大规模民俗文化活动。
早在公元798年,这里就建有“石爷庙”“石婆庙”,千百年来香火不断,至今还保留着七夕祭祀牛郎织女的大规模民俗文化活动。
当地人叫它石婆庙,也叫织女庙。由两间总面积不足千平方米的院落组成。第一间院落中立着一块石碑,上写:“陕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牛郎织女石刻,陕西省西安市人民政府1956年8月6日立。”织女石像位于第二间院落没有门窗的老宅里,墙上的彩绘记录着牛郎织女的“凡间恩爱”、“鹊桥相会”等百姓耳熟能详的传说情节。
据介绍,明代每到七夕前夜,女孩子取雨水、井水各半,盛于碗中,放露天一夜,再在太阳下暴晒半天。中午时,每人将绣花针或用新扫帚梢代之,放在水面上,浮而不沉,然后观看针在水中的影子。或散如花,或动如云,或成雾形而巧妙者,认为是“乞得巧”;如果针影或粗或直,五花样者,就是“乞得拙”了。如今在陕西很多地方,民间还有妇女在七夕乞巧的民俗,乞巧的女子还被亲切地称为巧姑,意为心灵手巧、乐于助人的好女孩。
华山同心锁
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海拔2154.9米,位于陕西省西安以东120公里历史文化故地渭南市的华阴市境内,北临坦荡的渭河平原和咆哮的黄河,南依秦岭,是秦岭支脉分水脊的北侧的一座花岗岩山。凭藉大自然风云变换的装扮,华山的千姿万态被有声有色的勾画出来,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洞房”一词就源于华山西峰。过去,由于华山路险,难于攀登,一般人望而却步,这就为早期一些隐蔽修行的人提供了绝好的去处。因在山上难以找到筑观盖庙的材料,隐士们就凿石洞而居,修行悟道。相传在华山修行的吹箫人箫史和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在双双驾鹤成仙之前,曾到西峰莲花洞点烛成婚,为姻缘而起的“天下第一洞房”便由此而来。所以华山是爱情山,是爱情的见证。无论是相濡以沫的夫妻,还是恋人,一次携手华山之旅,必将情深意浓。现在的莲花洞题刻满目,文化氛围浓厚,是游人登山途中小憩的好地方。近年来,景区管委会连续举办“华山作证”集体婚礼,百余对新人在华山结为伉俪,使古老的爱情之山演绎了完美和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