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力社保局昨日发布北京市2014年企业工资指导线,正常情况下企业应给职工涨薪12%,效益好的最高可涨16%,效益差的也应涨4.5%。对于经营亏损、职工工资发放出现困难的企业,经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协商,工资可以零增长或负增长,但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市最低工资标准1560元/月。
北京市每年都会发布工资指导线,据报道,今年指导线的最高和最低线比去年还有所下降。但即便如此,也是个美丽的指导线。对于不少上班族而言,能涨上点薪水,是最大的期盼了。
当然,这个指导线只是给老板们作参考,没有强制性。有些老板长期摁住员工工资,数年如一日。有些老板喜欢给自己涨工资,拿着高额年薪,一线员工却挣得很少。老板们不参考,别人也没辙。所以说,这个美丽的指导线还是道“虚线”,很多情况下,就是纸面上的数字。
想让“虚线”变成实线,困难有很多,得调研、得立法、得有人力物力去监督,还得有机构应对职工维权,更重要的是还得考虑老板们的承受力。所以虚线一时半会儿实不起来。但这道指导线,完全可以划得再细致一点。例如,职工在同一企业工作多长时间,就该涨工资?这就可以给个数据。还有职工超额完成了任务,也该涨工资。另外,工资该涨哪一块呢?是基础的还是绩效的?诸如此类,说得细了,总比粗线条好。否则,只给三个百分比,让人不明就里,容易不当真。
涨工资可不是件小事,除了职工现金收入立竿见影增加外,公积金、各种保险也跟着水涨船高。如果每个职工都按照指导线涨,企业的人力支出就更多了,牵扯的事很多。怎么平衡企业和员工的利益、怎么能做到皆大欢喜,都需要更多的指导。现在的三个百分比,显然有那么一点“囫囵”。一句“根据当年经济发展调控目标,向社会发布的年度工资增长水平的建议”,只能当做大的方向和原则,接下来不妨把推算的公式也告诉大家,这样显得更有说服力。
现在企业职工如不跳槽,增长工资的方法无外乎是升职和工作量增加。能一路升职的肯定是少数人,而后者等于没涨。如何让指导线简单明了地惠及所有职工,真的能让人当依据,确实值得思考。
指导线也不是每年一发布就大功告成,如果有心,可以多做一些调查,看看参考指导线涨工资的企业有多少,参考指导线和老板磋商的员工有多少,也可以查一查,压根儿不知道这几根指导线、从来没想起涨工资的老板有多少。
说句实话,完全由政府以行政方式去控制工资增长,不太现实,涨不涨工资,还得看市场环境、人力资源状况以及老板的人品。但这事全靠自觉也不成,指导线得负责提个醒儿。要提醒,就要更认真、更细致,如果能提醒得“声如洪钟”,那就最好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