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教育频道 > 教育新闻
小伙高考后狂玩电脑两天两夜不合眼 医生称应激反应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06-13 14:42:36
   高考结束了,但对考生们的考验仍在继续。

  从紧张忙碌的备战,骤然转换到轻松闲适的休假,进入“后高考时代”,考生们的心理能否软着陆?

  小毅(化名)这次“着陆”就吓坏了他父母,6月8日傍晚,他从考场出来时还一切正常,但到家看到电脑后,就像“饿狼”一样扑了上去。

  这一扑,就是两天两夜,像着魔了,觉也不睡,人粘在了电脑前,拉都拉不下来。

  看着小毅精神越来越恍惚,父母急忙赶到宁波市心理治疗中心咨询,医生说,他这是典型的“应激反应”、逃避现实的表现。

  高考结束扑向电脑

  两天两夜不离不弃

  在父母眼里,小毅是个懂事的孩子,特别是在学习上,从来不用家长操心。

  从高二下半年开始,没用父母提醒,小毅每天就很自觉地给自己安排了作业时间、复习时间,喜欢的篮球、电脑等,都被打入“冷宫”。

  这番努力下,小毅的学习成绩很稳定,考个理想大学绝不成问题。

  6月7日、6月8日两天,他稳健“应战”,走出考场,很正常地和同学、父母谈笑风生,只是无论谁问到他考得怎么样时,他的回答只有两个字:“还行”。

  6月8日晚上回到家,小毅瞄到房间角落的电脑,眼睛一亮,像“饿狼”一样扑了上去,晚饭都没顾得上吃。

  父母以为孩子是压抑太久,难得放松下来了,没在意,但接下来的两天,小毅的眼睛连合都没合,整个人就像“粘”在了电脑前,连吃饭都是狼吞虎咽地扒几口,就又回到电脑前。

  小毅的爸爸一次次地催他睡觉,又哄又骂,可谓软硬兼施,但每次小毅嘴上说着“马上马上”,屁股依旧挪不动。

  他玩游戏,玩累了就看电影,看烦了就逛论坛和网站,然后再打游戏……

  两天两夜未眠,小毅脸色蜡黄,眼神也有点呆滞,爸爸试着拖他去睡觉,但也没成功,最后,爸爸妈妈两人一商量,赶到宁波市心理咨询治疗中心咨询。

  高考结束没几天

  已经有多位考生及家长做心理咨询

  昨天,记者联系上宁波心理咨询治疗中心临床心理科负责人张子霁,张子霁说,经过治疗,小毅的状况已经有所好转,这是比较典型的应激反应、逃避现实的表现。

  应激反应是在剧烈的精神创伤或生活事件后出现的一些反常行为,小毅寸步不离地粘在电脑前,是因为高考结束这件事让他突然觉得无所适从,另外,小毅对考试发挥并不是很满意,他的完全沉溺,是不想面对现实。

  张子霁说,高考结束没几天,已经有好几位考生和家长来咨询了,小毅的情况属于比较极端的,另外几位考生的情况比较类似:低落情绪,不想说话,不想吃饭,不想玩,对什么都没兴趣。

  “这类较常见的现象专业上称为‘内归因’,就是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把原因全怪到自己身上,这些考生对考试不满意时,就不停地自责。”

  记者了解到,高考后考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还有焦虑,目前有位海曙区的考生正在宁波市心理咨询中心住院,他的焦虑非常严重,一直担心自己爱出汗的毛病会影响考试,结果越担心越出汗,考前每天汗流浃背,最终考试参加了一半就坚持不下去了。

  整理个人物品、做家务

  有助平复心情

  其实,高考不仅是对考生文化知识的检阅,也是对心智的磨练。

  张子霁说,考生明白这一点对自我调节很有用,考试已经结束,但通过这次考试历炼出的心境,会陪伴人的一生。

  他建议考生,终于“熬出头”是件值得庆贺的事,但考生切忌突然开启“狂欢模式”,要循序渐进地放松,合理安排作息。生活自理性行为可以让人避免“应激反应”从而进入平静的状态,考生每天可以适当安排做一些家务,或者整理自己的物品、为自己买东西等,也提倡爬山、打球等体育运动。

  对于已经有情绪低落“苗头”的考生,张子霁提醒,千万别任由自责、内疚的情绪蔓延,要多跟父母、朋友沟通。

  另外,考生可以从现在开始制定一个“暑假目标”,比如去几个城市旅行、打工赚多少钱、读几本书等。

  张子霁还提醒考生父母,千万不能有“考完就没事了”的想法,要多观察、多交流,及时疏导提醒,如果发现孩子出现焦虑、抑郁、失眠、情绪不稳定等状况两周不见好转,要想专业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如果发现孩子有明显的行为异常,更要及时到心理门诊治疗。

来源: 钱江晚报 作者: 记者 李竹青 编辑: 付念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