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衢州新闻
《精神卫生法》实施一周年 我市出台配套政策 仍有治愈者无人接收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06-05 08:22:39

  《精神卫生法》自2013年5月1日开始实施,至今已一整年。这部耗时27年才掀开面纱的法律,被社会寄予厚望,规定了精神病患者的人格尊严、人身和财产安全不受侵犯,精神病治疗将实施自愿原则等。

  那么,一年来,这部法律对精神卫生方面带来了哪些改变,“被精神病”的情况是否终结,实施中又有哪些新问题?记者就此采访了市第三医院及卫生管理部门。

  【改变】

  是一种保护,也是一种约束

  “《精神卫生法》颁布实施以来,我们的收治流程更加顺畅了,医院的经费也较以前有了保障,各个部门的分工更加明确。遇到病人,我们就按照规定流程走,操作起来也更加规范、顺畅。”市第三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谭素仙表示,今年3月,为配合《精神卫生法》实施一周年,衢州出台了配套政策,并集合了公安、卫生、民政、综治办等部门,使得分工更加明确,“谁送治谁负责,若有符合严重精神障碍肇事肇祸的病人,只要留下联系人方式,出示联系单,总会有人负责处理,有效防止了部门间的互相推诿。”

  在谭素仙医师看来,这既是一种保护,也是一种约束。“《精神卫生法》虽然对医院的医疗救治行为增加了很多规定,但这些规定也是医务人员的一道‘护身符’。”谭素仙说,“以往我们承担了许多额外的责任。如许多严重精神障碍肇事肇祸的病人送治到我院后,经治疗可以出院的,却无人接收,导致长期吃住在我院,经费完全得不到保障、出现它科疾病,难以实行转院治疗、送入后无法实行相关的知情告知等情况,现在都得到了解决。”

  谭素仙说,随着《精神卫生法》的实施,市三院根据法律精神,进一步完善了相关医疗制度,更加注重各项制度的落实,特别是如自愿治疗制度、约束保护制度、各项知情谈话制度等,并为住院患者创造尽可能接近正常生活的环境和条件。此外更重要的是,在以往,一些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因家庭贫困无法支付医疗费用,往往选择放弃治疗,而在《精神卫生法》实施以来,这些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权益得到了很好的保障。“现在贫困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都有医保、农保、低保,如果还有困难的,民政部门可优先给予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对有肇事肇祸行为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其监护人实在无力承担医疗费用的,可申请由各级财政支付。”

  【声音】

  政府主导,各部门分工协作,

  全社会共同参与

  “《精神卫生法》实施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今年3月10日专门下发了处理意见,建立了工作领导组织,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建立了工作机制,极大促进了我市精神卫生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市三院副院长王忠良告诉记者,该法实施后,市三院严格依法诊疗,维护患者权益,但在实际临床过程中,也发现一些新问题。

  “目前,我们还有一些肇事肇祸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和无主精神障碍患者,需按规定补办手续,中间需要相关部门进行协调。”王忠良说,医院内还有24个盲流在院治疗,在经费的开支,以及床位的占用,都给医院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王忠良表示,今年3月市府办下发的21号文件,在一定程度上沟通了各部门的关系,对各部门间的协作起了促进作用。但是,各部门的沟通仍有一个问题:“对于病人出院,我们只能联系到市级部门,市级以下的具体联系人我们院方并不知晓。各个部门对于下面联系人的细化还不够,该做什么仍旧不清楚。”

  根据业内的粗略估算,衢州目前约有重度精神病患者9000余人,目前治疗率只有35%左右,65%的患者未接受正规治疗。其中,很多家属不愿意将家里的精神病人送往医院,是怕对家庭有影响。谭素仙说,其实消除偏见、歧视,有利于营造好的社会环境,让病人走出家门,敢于投医,因为很多精神疾病如果及早发现、诊断治疗,是可以恢复的,而对一些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来说,及时治疗对家庭、社会都有良好影响。她希望,社会各界都能关注和理解精神病人。

来源: 衢州新闻网-衢州日报 作者: 记者 罗东哲 实习生 朱梦琦 通讯员 刘江燕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