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现在不生不死,原因之一是A股中的重磅股——银行股涨不起来,原因是影子银行的担子重。影子银行是什么,影子银行的包袱有多重?
先看看影子银行的包袱有多重。标普近日发布报告称,大约三分之一的中国影子银行产品的风险较高,可能会造成一些问题。
标普对于中国影子银行风险问题的看法不同于一般观点。一般观点认为,所有影子银行产品都具有风险。标普则使用金融稳定理事会(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对于影子银行的定义,即正规银行系统以外、涉及实体和活动的信用中介。标普估计,2013年年末影子银行系统资产约为30万亿美元,约人民币180万亿元。
中国影子银行的规模到底有多大?各个机构、各路专家众说纷纭。
比如,2014年5月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在京发布的《金融监管蓝皮书: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14)》称,中国影子银行体系所涉及的非传统信贷融资规模大致为27万亿元,占银行业资产比例为19%。
5月11日,在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和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共同发布的《中国金融政策报告2014》显示,截至2013年末,中国体系内影子银行规模达5.17万亿元。从2005年到2013年,平均每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50.3%。
再看什么是影子银行。国务院发布的107号文件对影子银行有所厘清:一是不持有金融牌照、完全无监管的信用中介机构,包括新型网络金融公司、第三方理财机构等;二是不持有金融牌照,存在监管不足的信用中介机构,包括融资性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三是机构持有金融牌照,但存在监管不足或规避监管的业务,包括货币市场基金、资产证券化、部分理财业务等。
按上述厘定,银行跟影子银行是不相干的。可以说,银行是有牌的合法经营者,而影子银行是带有点“非法”色彩的金融机构。这些“非法”金融机构之所以出现,是因为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中国金融体系,在国内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企业融资困难,因此创造了不少融资方式,发展到了银行之外,或与银行有着看似不连、实则内通的金融体系。当影子银行与银行体系有关联时,中央就要考虑骨牌效应,在清理影子银行问题时就要小心翼翼。而且由于以前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存在着空白地带,要处理影子银行问题,就要对影子银行立法。
不过,立法是不易的,因为影子银行仍在发展中,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又一例证。在决策层控制信贷规模去杠杆政策的背景下,影子银行取道委托贷款继续在中国金融体系中扩张。与此同时,财务公司呈现出了资产负债表外化的趋势。地方债务平台、影子银行、委托贷款、财务公司资产负债表外化,以及互联网金融,都是中国金融体系或者是人民银行、周小川所不能忽视的问题。
2014年5月10日央行副行长刘士余在一个论坛上算了一笔影子银行贷款账。他说,公众拿钱到银行买了个8%的理财产品,这家银行再加3%通过影子银行通道贷出去,这家影子银行再加3%贷给实体企业。于是一般中小企、民企的资金成本就要14%左右。他说:“每个环节都扒皮加码的做法,直接抬高了实体经济的成本,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毫无贡献的,而且是会把一个民族、把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带入极其带有赌博心态的短期行为。”
央行副行长如是说,影子银行是肯定会被“修理”的。当“修理”完毕,又或全面“修理”方案出台后,银行股才有希望升,A股才可出现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