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娃娃房主坐拥百万房产存隐患 家长再置业麻烦多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05-29 15:05:29

  孩子们最喜欢的“六一”节又到,拼礼物、拼创意,儿童们总要晒晒自己的小家当。不过,还真有不少儿童名下拥有货真价实的房产财富。记者调查发现,近期岛城越来越多的买房者选择在房产证上填写上自己未成年孩子的名字,这些刚刚十几岁,甚至两三岁的孩子成了拥有价值七八十万元,甚至百万豪宅的房主。专家认为,“儿童当房主”虽然不存在法律障碍,不过一旦孩子的父母遇到婚姻、债务、买卖或抵押房产的问题,处置房屋时会陷入诸多不便。

  孩子当房东买卖遇麻烦

  “房子我很满意,虽然已经过了5年,但还是崭新的。谁知要签合同了,才发现这个房子是在年仅8岁的孩子名下。”近日,岛城市民陈先生向记者反映,经朋友介绍,他看好了周某一套打算出售的房子,在支付部分房款,拿到了房屋的所有权证和土地使用证后,即将要办理房屋过户手续时,才发现房主是周某年仅8岁的儿子。因此房管部门要求他们先到公证部门公证,才可以交易。“孩子的财产,其父母当然可以自由支配。”陈先生不解,周先生也很郁闷,称作为监护人的父母为孩子出钱购买房产,自己有权利处置该房。

  记者咨询相关律师后给出解释:监护人除了涉及被监护人的利益外,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青岛市房地产登记交易中心相关服务人员也向记者表示,父母只有在证明是为维护孩子利益时,才可以进行相关处理。

  为此,作为父亲的周某如果擅自出售儿子的房产,其行为侵害了孩子的合法权益,是无效的民事行为。与此相对应,即便陈先生取得房产也同样得不到法律的保护。

  每年新增娃娃房主不少

  “我想把房产证办在孩子的名下,可不可以?”记者以购房者身份咨询市北和李沧区多家热销楼盘,售楼小姐均表示可以,但要求记者一次性付款,因为未成年人没有收入来源,无法办理银行贷款。“如果要将产权办理在未成年子女的名下,我们可以帮忙联系有关公证事宜。”售楼顾问表示,选购一套房产赠与子女,现在这种做法很新潮。

  “购房者中‘娃娃房主’的现象存在,而且年龄跨度也较大,有为了孩子上学而购买学区房的客户直接把家里的中学生、小学生登记为户主,甚至也有为还没上学的幼儿先买下一套房。”在某地产中介公司从业多年的李女士告诉记者。

  记者对青岛市房地产登记交易中心法规处科长刘军易的采访进一步证实,一些购房者将房产办在了未成年子女的名下,这个物权受法律保护。“只要以家庭为单位名下并未超过两套房,作为父母即可给孩子购房。”刘科长表示,未成年人不能行使民事权利,不能签订购房合同,不能到房地部门办理两证,上述权利须由其法定监护人行使。在青岛究竟有多少“娃娃房主”?工作人员称因为房产证上没有填写业主年龄,所以并没有相关的数据统计“小房东”的占比。杨健

  -友情提醒“小鬼当家”存在隐患

  有的家长为避开已经或即将开征的税费,有的考虑为商业投资买份保险,还有的担心婚姻不稳固,纷纷将房产直接办理到孩子头上的不在少数。但儿童当房主,同样隐患不少。

  -家庭变故房产难分

  青岛市房地产交易中心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房产登记在未成年子女名下,一旦家庭出现变故,夫妻双方将很难分到房子。房产所有权以登记为准,房产证上的名字是谁的,房子就是谁的,父母无权分割孩子的房产。

  -父母无法用房产应急

  对于父母付款为子女购房,多以支付全款形式,并办理了子女名下的产权证书,这时子女就是房屋的所有权人,享有对房屋的占有、使用、处分、收益的全部权能,父母不能再对子女的处分行为加以干涉。父母如遇到资金困难,需要抵押、出租房产时,也会受到法律条款的限制,无法用房产应急。

  -产权人、户主可能不统一

  公安部门相关人员表示,办理户籍手续时,房屋产权证的所有人应当作为户主。但如果产权所有人的年龄太小或尚未成年,这样的产权人还没有行为能力。因此,在办理户口登记时,也可以由与孩子共同居住的监护人来担当户主,“娃娃业主”的出现,就造成了产权人与户主不统一的情况。

来源: 青岛新闻网 作者: 编辑: 刘彩娟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