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竞争更加白热化,互联网及移动媒体市场份额超过传统媒体,传统媒体呈两极分化的发展趋势,面临“不转型就消亡”的选择。
24日,由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中国新闻网、杭州市江干区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新媒体峰会在杭州市江干区举行,探寻4G时代中国新媒体发展趋向,探讨中国传媒转型的挑战与机遇,分享新媒体产业化之经验。
此前发布的《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4)》指出,在新媒体的竞争下,广播和期刊市场增长率衰退加剧,报业集团开始寻求转型革新。2013年传统媒体广告市场整体增长仅为6.4%,低于同期GDP增速,未来报业市场还将面临新一轮整合。
社交媒体的兴起和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媒体形态和传播方式日趋社交化、移动化和定位化,也让媒体平台竞争和内容形态竞争日益激烈。
“不办新媒体肯定死,办了新媒体就是等死。”《中国新闻周刊》总编辑秦朗表示,传统媒体的出路一定是新媒体,但目前中国传统媒体办新媒体的营收,真正严格意义上的,能盈利的微乎其微。
传统媒体的新媒体之路该如何走?向移动平台延伸,拓展业务占有市场,在智能终端普及的今天,成了转型发展新思路。平台成为了各个媒体布局新媒体的“兵家必争之地”。
作为中国权威网络新闻媒体之一,中国新闻网副主编谢宏钰介绍,如今中新网更加重视新媒体平台,同时尝试改变新闻类客户端供稿的模式。
第一财经旗下上海贝格数据服务有限公司总裁李常青则有不同看法。他认为,在互联网冲击下,许多媒体致力于建立平台,从而解决通道问题,但这并没有抓住媒体的本质问题。
“大家都在建平台,但大众不可能为了看几条新闻去下载所有的APP。”李常青说,这只是守住自身阵地的行为。平台固然重要,但不能忽略服务的内容。互联网上流通的是数据,强调的是与大数据的融合。目前有价值的新闻是都是隐藏在文字中间的,需要用户自己去理解,这是平台难以解决的问题。
“内容为王",这是被传统媒体人奉为圣经的四个字,在新媒体当道的如今,是否还具有生命力,业内大佬们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移动端环境和PC(个人计算机)端环境中,尽管是同一个用户,但是他产生的行为,阅读的行为完全不一样。”谢宏钰说,记者发稿是包括电头和一系列新闻要素,包括新闻背景等,但一般都是等到事件到某一节点时出稿,这在碎片化信息充斥的当下已没有意义。“我们正尝试把记者看到的、听到的用文字、图片甚至语音等方式,通过手机进行现场实时传输给后方,后方编辑部再根据不同的终端,用户不同的属性做不同的内容的组合。”
作为业界独树一帜的财经类媒体,第一财经也有其独特的创新。李常青介绍,推出的“大数据金融终端”可利用自动分档、建立模型等方式,将从传统的人眼阅读新闻变成机器阅读,可以为阅读人群提供隐藏在新闻背后的信息。
“整个系统可以把一条新闻组装成一个专题。50个事件就是50个专题。大数据处理的数据庞大,但展现出的结果是简单的,需要的是快餐式的阅读方式。尽管内容少,但可以得到大量的信息。”李常青说。
李预测称,利用大数据分析形成的导向性报道将会被更多的媒体效仿,同时该模式也可从文字扩散到语音、视频。随着全球一体化,一个事件的发生会影响到周边很多的事物,产生连锁反应,而这种高,快,成本低的形式必将是一种新的趋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