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巨大的问号
为何出了奉化塌楼事件后
才紧急转移学生?
海宁推出的紧急过渡方案上网后,仍遭到很多网友质疑。
大家问得最多的问题是,既然两三年前就出现安全隐患,为何仍然冒着风险,继续让孩子们在危楼里上课?为何直到教学楼升级为D级危房,仍未考虑转移学生?为何直到奉化塌楼事件后,才匆忙将学生们撤出来?
对此,两所学校负责人均表示,“我们一方面在考虑,到底是加固还是拆除重建,一方面也在找过渡的可容纳学生的教学点。原打算在今年暑假进行重建计划,9月开学就转移学生的。”
奉化塌楼事件后,所有人都意识到危险,于是才有了突然转移学生的决定。
“到底是采用纠偏加固还是拆除重建,投资、时间等方面都需要考虑在内,过渡教学方案,也需要进行讨论协调。”海宁市教育局基建办主任于鑫虎说。
左一个考虑,又一个讨论,于是,1500多名孩子就在危房中度过了两年多时光。
记者在全国校安办2012年发布的《关于认真做好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后期有关工作的通知》中查到这样的规定,“2012年之后新增的D级危房,要科学制定拆除重建计划,尽快组织实施。对不顾师生安危、仍坚持使用或拒不拆除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只是,“尽快组织实施”的“尽快”到底是多快,《通知》中并未予以明确。
用了不到20年
为何教学楼便成了危楼?
记者了解到,今年2月,当地教育部门拿到鉴定报告后,曾找过海宁市住建部门。
“我看了报告,给出的建议是立即停止使用。”海宁市建筑业管理处主任马小平说,毕竟学生安全是第一位的。
一般房屋建筑的使用寿命为50年。可涉事教学楼投用不到20年,如今竟被鉴定为D级危楼,为何会如此“短命”?
鉴定报告中称,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导致涉事教学楼出现裂缝和倾斜。
“房屋建造好后,10年左右基本会保持稳定,后期地基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沉降。”马小平说,沉降不怕,就怕不均匀沉降,那样房体就会出现倾斜。
马小平进一步解释,“沿海地带,因为地下水位变化、污水管网建设等原因,都会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当然也可能是由于勘查、设计、施工环节出现问题,造成不均匀沉降,这个需要调查。”
另外,记者了解到,涉事教学楼在建造时没有打桩。
“当初是按90年代初的设计标准设计的,用的是钢筋混凝土的条形基础,没打桩,用的还是预制板楼板,不是现浇的。”马小平说,建造房屋可以打桩,也可以不打桩,这要根据具体地质条件和建筑高度、重量等情况而定,不过海宁这边土质比较松软,容易造成不均匀沉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