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10多年绿色经济建设,开化县暂存的排污企业已越来越少,排污企业的税收基数变得很低,收取的排污税自然也少了,但在奖励减排企业、扶持企业环保整治方面却毫不吝啬。”刘辉说,开化去年收取的排污税约210多万元,拨付给企业的环境专项资金就达200多万元。
奖优罚劣是开化环保部门遵循的一贯政策,而利用金融和行政手段扶持绿色企业发展,并倒逼排污企业自行转型升级,是开化县环保局推行的具体手段。
开化县环保局副局长方力说,近几年来,开化县利用金融和行政手段,对县内环保一类企业在融资、供电、税收方面提供优惠,在企业用地上予以优先考虑;对二类企业既不奖励也不处罚;而对环境保护差的三类企业在贷款、供电和税收方面进行限制。
“不仅银行限制贷款,税收上按最高税额征收,企业申请用地也一票否决,用电也进行必要的控制。”刘辉说,在这样的政策逼迫下,倒逼企业自己进行转型升级。
刘辉告诉记者,开化县作为国家级生态县,在划分企业级别中进行了再浓缩,“企业只要涉及化工、有烟囱的,我们一并纳入三类企业考核,而三类企业在开化不仅没有出路,且没有未来。”
否定,不断地否定,是开化县招商引资面对的痛苦选择。方力告诉记者,仅去年,开化就否定了11个招商引资项目。
只要触及环保问题的企业,在限期整治不能过关的,将无条件进行关停。仅去年,开化县就关停了8家污染企业,其中不乏亿元产值企业,如瑞力杰化工有限公司,尽管是开化县的纳税大户,但由于环境、安全问题过不了关,最终还是被关停了。
在生态建设的高压态势下,开化所有黏土砖生产企业一律被关停;大规模生猪养殖被禁止,农户喂养的土猪每户最多也只能养两头;化肥养鱼被全面叫停,网箱养鱼被全部拆除,对清水养鱼、龙虾进行财政补贴和政策扶持;大力鼓励老百姓种养原生态的、有机的食品,把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助推了开化绿色崛起。
“目前全县境内300公里河段、120个村庄实行了禁渔,每年政府还向河道投放鱼苗几百万尾。”方力说,今后开化养殖的生猪是农家生态猪,清水鱼全是仿野生养殖的,农林特产也全部达到有机食品的安全标准。
在有破有立、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背景下,开化县以文化旅游产业为引领的生态产业体系雏形初具,其中绿色产业占比九成以上;文化创意产业产值占开化县工业总产值近四成,成为领跑县域经济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