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父子自建纯木仿古豪宅 雕梁画栋如世外桃源(图)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12-20 11:20:43
 

  一有空闲,吴海清便会在工作间雕刻。

  已经初步完工的精美板壁。

  吴海清和妻子、女儿在新房前合影。

  2层5大间,建筑面积460平方米,纯木质仿古建筑,这幢位于桃花源旅游管理区白麟洲的在建“豪宅”在周围钢筋水泥小洋楼的衬托下,显得卓尔不群。这个已经营建近4年、雕梁画栋的木屋,寄托了55岁的“桃源工”吴海清全家的“世外桃源”梦。

  “给自己修个好房子”

  “爸爸,你做了一辈子,应该给自己修个好房子享受享受了。”6年前儿子的一句话,说动了吴海清。是啊,雕了半辈子木头,该给自己留点儿什么。“他从小就喜欢,读书时就爱跟着我做这些东西。”儿子高中毕业后,干脆开始跟着父亲忙活木雕这门手艺。也正是儿子的怂恿,让吴海清下定决心,倾尽全力修一栋雕梁画栋的好房子。

  20岁离乡闯荡的吴海清或许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和家乡的老手艺有什么交集。在贵州的群山里偶遇的一位木雕匠人,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他问我:想不想学门手艺?”这位匠人,专门给寺庙雕制菩萨,年轻气盛的吴海清开始还看不起这门手艺,“因为太冷门了,但是自己当时也没什么事情好做,于是就跟着去学了。”在近4年的时间里,他随着师父辗转在黔地深处,为荒山野岭里的各个寺庙雕刻着各种菩萨神灵。

  1992年,桃花源景区的一次大规模修缮给了吴海清一次好机会。“我遇到了朱文安,跟着他学到了好多东西,比跟着师父那几年学到的都多。”朱文安是“桃源工”的传人之一,吴海清因此继承到了“衣钵”。从这一次开始,技艺愈发纯熟的吴海清有了更多的机会,木质雕像、仿古建筑和仿古家具的各类雕花,多方的邀请也让他的收入“水涨船高”。

  “下面交给儿子了”

  2009年农历八月初三,是新房子开工的日子。13位木匠,用了2个月的时间,总算将房子的骨架顺利地完成了。不过,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不修还不知道,待到房子一步步建起来,这困难就有些超乎想象了。“主要还是钱的问题,我一年到头10来万的收入丢进去,还不说爱人和儿子的收入,都还不够。”已经在房子上花了多少钱,吴海清没有记过账,不过他记得,这房子已经用了20多车木料,足足400多立方米的杉木,“要砍好大一片山呢!”木匠的工钱也不得了,从最初的65元每天,现在已经涨到了至少150元每天。

  最基础的房屋结构是木匠的活儿,但这房子墙壁的雕花板、栏杆的跑兽、窗户的雕花等等一些细节,都是靠吴海清和儿子一块块地雕制。“不做不好看,好看就要工干。”在忙着在外做活赚钱之外,还要雕刻家里的这些东西,吴海清还真费了不少工夫。这么些年,春燕衔泥般,房子才有了一个大概的模样,“板壁才弄了一层,窗户也还没有做好,栏杆也没有开始,好多雕花的地方都还没有弄。”

  带着记者在尚未完工的房子里参观,吴海清详细介绍着每一处细节,阳光洒进来,看得清55岁的吴海清早已两鬓斑白。儿子今年8月南下广州寻了一处地方继续磨练手艺,这幢“豪宅”暂时处于半停工状态。“我现在是不行了,下面要看儿子的了。”面对这个让自己付出了无数心血的半成品,他摊摊手,表示自己真的想要“交班”了。

  相关链接桃源工

  “桃源工”是流行于湖南常德桃源县一带雕工手艺的统称,尤以木雕为最,风格独树一帜。据史载,明孝宗弘治四年,明宪宗第十二子朱枢封王于常德。为修建王府,调集京城大批能工巧匠来常,因而带来了豪华精湛的宫廷技艺,这种技艺之后与本地质朴大气的民间工艺逐渐融合,形成了精美细致与粗犷质朴相结合的风格独特的手工艺。后人把这些手艺人称之为“桃源工”。明、清两代,“桃源工”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桃源工匠屡屡被召进宫,为皇室打造雕凿器物、装饰家具及殿堂楼阁。然而民国以来,“桃源工”技艺及其作品饱受摧残,影响也日渐衰落,“桃源工”木雕流派已经消失,仅有少数传承人散落在民间。在木雕收藏界,“桃源工”木雕声名显赫。

来源: 华声在线 作者: 编辑: 刘彩娟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