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制作现场,曾效良正在绘图。
“你说你不了解航天?NO、NO、NO,你可以的!”近日,为助威“嫦娥三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的技术宅们自制《一分钟航天》系列画版科普小短片。脱线而可爱的简笔画搭配上超级玛丽的背景音乐,在一分钟的时间内,航天学院的技术宅们就带观众从仰望星空的年代走到了中国航天的起步。“每个人都可以懂航天!”创作团队的队员在采访中对金陵晚报记者说。
“我们来做一件特别的事”
视频的创作念头源于一次例会上的小插曲,在航天学院辅导员范伟与学生骨干开会讨论组织“嫦娥三号”专题活动事宜时,同学们提出连续几年组织观看直播已经没有新意了。今天如何推陈出新呢?“那我们就来做一件特别的事。”辅导员范伟这样建议后,大家一拍即合,开始商议各项流程。从开会讨论到决定做视频,把创意转变成文稿只用了一晚上时间。
“我在做这个文稿的时候想的就是如何把航天的知识更加接地气儿、更诙谐地写出来,让大家了解到航天并不是那么遥远的东西。”负责文案的常月航这么说道,这也是整个视频想要向大家传达的——你也可以懂航天。
短片中所有的画面都由南航航天学院大一新生曾效良绘制,简洁淘气的画风跟随着诙谐的配音,在紧凑的节奏中有序而不失跳跃地将世界航天史娓娓道来。从人们仰望星空的年代开始漫谈古时候人们对于天空的幻想,到伽利略从望远镜中看到的月球表面,接着从工业革命时代的技术发展谈到美苏航天争霸,最后谈到中国近代航天的发展。同时,视频也采用了一些比较特殊的制作方式,如利用近30张照片拼凑出“嫦娥三号”动态升空场景;利用对纸张的折叠,产生自然的画面切换效果;利用拍摄色块的增加反映电脑页面的加载速度等等。
主创团队成员皆是业余人员
虽然只是一分多钟的小短片,制作过程却充满了挑战。参与整个创作的都是航天学院的学生,平时学业并不轻松,大家都是抽出课余时间在辅导员办公室进行创作。同学们最晚的时候曾经忙到凌晨两点。负责绘画的曾效良只是一个业余的绘画爱好者;团队没有专业的设备用于视频录制,整个视频由卡片机拍摄完成,没有摄像师就拿个三脚架固定住相机拍摄;后期的配音用录音笔完成,剪辑也不是专业的剪辑软件。
整个过程中,队员们也遇到了他们事先没有预料到的问题。在拍摄绘画的时候,因为灯光的问题在白纸上留下了很重的阴影影响美观,而他们并没有专业的设备来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只好让两个同学一人拿一个台灯在桌子两旁打光。而整个拍摄过程也意外不断,衣服“乱入”经常发生。“主演”曾效良在说起摄影画面的衣料问题和因为不明边界而导致多次废稿时,拿出了厚厚一沓绘画的原稿笑称“这一百多张画几乎便是《一分钟航天》的全部家当了”。在后期阶段,他们面临的则是如何完美实现音画同步的难题。视频中观众所见的绘画过程其实是在后期中加速处理过的,怎样计算时间以实现完美的音画同步让他们大伤脑筋。
主创团队没有一个是相关专业的学生,他们也没有任何专业的技术支持,只是凭着一份热情在努力。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十五天过后,这个科普小视频终于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