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执法人员收缴了一堆假冒招牌(记者邹斌摄)
本报关于武昌火车站区域10家假冒“周黑鸭”店长期存在的报道刊发后,引发持续关注。在本报有力的舆论推动,以及工商执法人员的打击下,山寨店一时间纷纷更换招牌。
打假看似取得一定成效,但无论执法部门还是周黑鸭公司本身,都流露出担忧。因为,根据以往经验,风头过后山寨店又会卷土重来。“猫捉老鼠”的游戏旷日持久,执法部门和企业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财力,但假店几年来安然无恙。
让这些明目张胆的假冒门店从武昌火车站消失,为什么这么难?背后的缘由引人深思。
工商执法为什么屡不见效?
几年来,工商执法部门一次又一次出击,但为何还是难以拿下假店?
对此,武汉市工商局公平交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假冒“周黑鸭”门店,工商部门打假多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市区内的100多家假店陆续消失,但武昌火车站区域成了一块顽疾。
据了解,对侵犯“周黑鸭”等驰名商标的违法行为进行打击,几乎成了执法部门的例行公事。
“我们只能根据相应的法规行事,但目前看来,假店侵权行为恶劣,但违法成本确实很低。”武汉市工商局公平交易局李主任介绍,假店涉嫌违反了《商标法》、《不正当竞争法》、以及企业名称登记管理相关规定。但根据有关规定,工商执法部门一年内对侵权商户罚款不超过两次。
首义路工商所工作人员证实,只要是工作日,几乎都会到武昌火车站内巡视。“但总是今天去打假,假店接下来关两天,然后又照常侵权。”尤其在执法人员下班后,以及休息日时,假店更是肆无忌惮。执法部门对假店店主开罚单,不少假店爽快认罚后,又照样侵权不误。为了应对工商部门没收招牌的查处方式,有店主干脆将招牌做成了活动字,每当执法人员前来时,便拆卸下前面的“周”字。
武汉市工商执法部门的不少工作人员也疑惑:无论是汉口火车站,还是精武路的假店都打下来了,武昌火车站的打假方法与之前相同,甚至力度更大,为何却打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