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教育频道 > 教育新闻
校门口热卖仿真金属匕首斧头 家长忧心暴力影响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11-01 16:12:45

  此类“武器”在学校周边玩具店都有销售。

  近日,牡丹区的林女士检查孩子作业时,在其书包里发现一把仿真玩具匕首和斧头,均长10余厘米,铁制,拿在手中沉甸甸的,几乎跟真正的一模一样。经询问得知,玩具是孩子在学校对面的玩具店里买的,共花费30元。面对林女士的批评,孩子明显很排斥,“我班里的大多男生都买了。”。此类“危险玩具”是否能在学校门口轻易买到,以及能否对孩子成长造成影响,记者进行了走访。

  线上疯玩“穿越火线”线下疯购系列“武器”玩具

  近日,一种名为穿越火线系列仿真性玩具,在中小学校周边的玩具店和商铺悄然兴起,大受学生们的追捧。“玩这种仿真性高、金属制、具有危险性的‘三无’产品,可能会伤到自己或他人,长期处于这种暴力性玩具的环境中,会不会影响孩子心理?”采访中,不少家长忧心忡忡。

  10月31日,记者来到牡丹区第八小学附近的一家玩具店,看到墙上挂满了亮铮铮的“武器”玩具,种类繁多。仿真性金属匕首、斧头就有十余种,还有模拟“手雷”以及金属质枪类,长度从10厘米到20厘米不等,价格在10元至50元。

  这些匕首斧头玩具虽没有开刃,但很尖锐,且为金属制品。玩具上印有“CF”字样,有些玩具包装上写有英文,意思为“禁止三岁以下孩子接触”,但找不到生产日期、生产厂家等。

  店铺老板介绍,这类玩具是根据网络游戏穿越火线中的武器模拟制作的。“玩具通过代理商进购,都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他说,小的可以当挂饰,大的可以拿来玩耍,在学生中卖得很好。

  采访中,记者看到,不时有学生模样的孩子径直来到该店铺挂有“武器”的地方,购买玩具匕首等“武器”后,装在书包中离开。“这些‘武器’游戏里都有,我们同学都买了,在班里拿着‘武器’对打。”一小学生告诉记者。

  孩子玩得很“嗨”家长忧心忡忡

  随后,记者来到市区多家小学周边的玩具店和商铺,发现都有穿越火线系列玩具向学生出售,店铺负责人也反映卖得很好。

  “这些‘武器’制作得很酷,孩子别在腰间感觉很威风,孩子班上很多男生都买了。”林女士对记者说。记者随机采访多名家长,他们见到孩子玩此类玩具,批评后没收,但是这种“危险玩具”在校门口能轻易地买到,这让他们很不放心。他们也担心,这种暴力性的玩具,会对孩子心理造成影响。

  牡丹区第八小学相关负责人马主任称,凡是具有危险性的玩具都被禁止带进校园,一经发现立刻没收,还经常在校会和班会上和学生强调安全问题。“我们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如果离校,需要家长登记说明情况。”她说,为了保证学生安全,每天放学时,都会安排老师统一组织学生排成长队,一直送到东至牡丹路,西至青年路。“上学时,学生到校门口时间不一致,无法统一管理。”该负责人说。

  “即使知道学校旁边的商铺里卖那些‘危险玩具’,我们也没有权限管理校外的商铺具体卖什么东西。”对于匕首斧头类玩具校园周边热卖,校方表示无奈。

  暴力性玩具盛行工商部门将对问题玩具专项整治

  菏泽学院教育科学系教授田爱香介绍,处于6岁至15岁年龄段孩子的模仿力和好奇心较强,而这种新鲜事物正契合他们的心理特征。目前网络游戏盛行,其中不乏一些暴力性的东西,如果学校周边的玩具店也销售暴力性玩具,会对长期处于这种环境的孩子们的身体和心理造成影响。

  “目前,青少年的犯罪率不断增加,其中过失或暴力性犯罪不在少数,与处于这种环境有一定的关系。”田爱香呼吁,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环境,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牡丹区工商局消保科相关负责人称,根据我国有关法规,电玩具、塑胶、金属、弹射等玩具产品,均实行强制性3C认证,凡未获得3C认证或未贴3C认证标志的产品,均不得出厂、销售或在其他经营场所中使用。

  “暴力性玩具对少年儿童具有一定危险性,很可能造成人身伤害。”该负责人说,他们会对学校周边商铺进行专项整治,一旦情况属实,会对问题玩具进行清理。消费者也可拨打申诉举报热线:12315。

来源: 齐鲁晚报 作者: 编辑: 刘彩娟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