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农村学生上大学特别是重点大学问题,社会高度关注。近些年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还将采取哪些措施?
袁贵仁:近年来,农村学生上大学的比例逐年提高,2000年农村学生占招生总数的48%,2012年达到59.1%,其中本科生由44.1%提高到52.5%。但是,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比例仍然偏低。为此,2012年实施了面向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录取1万多名本科生,这些地区上重点大学人数提高10%左右。在专项计划覆盖的省份,重点高校录取农村户籍学生人数比去年增加了8.5%。
今后,将继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扩大“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规模,调整招生规则,降低部属高校在属地的招生比例,将更多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惠及农村学生。要求各地各高校因地制宜,出台政策,建立健全逐步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的长效机制。同时,严格规范自主招生、艺术体育类文艺特长生的招生行为,进一步规范高考加分政策,为农村学生营造公平竞争的机会。
记者:制度管根本、管长远。下一步,如何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保障公平的长效机制?
袁贵仁:促进教育公平,要在有效解决当前影响教育公平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同时,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健全长效机制,巩固教育公平取得的成果,为长远发展“垫底子”。要在加快清理不利于教育公平的教育法律法规规章和管理制度,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校务公开的基础上,重点推进三项工作。
一是加快制定教育标准。近年来,陆续建立了一些国家层面的教育标准,但总体来说,还不够全面系统,有的标准已经不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要继续加快步伐,研制各类教育标准,逐步形成富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标准体系。
二是加强教育督导。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教育督导制度,加强督导队伍建设,整合督导资源,强化督导权威,健全质量监测标准体系。围绕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推进素质教育中的重点问题,抓住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中的突出问题,针对群众关心的学生身心健康、课业负担过重、择校乱收费等热点问题,开展专项督导。
三是加强教育监测。主要是由社会组织开展教育满意度测评和教育现代化指标监测。教育满意度测评工作,包括对政府教育工作和学校工作是否满意两个方面。教育现代化指标监测工作,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教育公平,将对各级各类教育毛入学率(巩固率)、随迁子女公办学校就读比例、残疾青少年受教育水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比例与水平、县域和省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程度、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学校贡献率等指标进行监测和评价。通过满意度测评和现代化指标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准确找出差距,从而提高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自觉性、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