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科大学副校长黄爱龙介绍,从即日起,人类生命与健康博物馆将免费对社会公众开放,目前暂不接纳自发参观的人群,希望社会公众和广大青少年学生有组织地提前预约参观。
孕妈妈快去看胚胎周期照
昨日开馆仪式结束后,记者也走进4个展区,来了一场“人类生命”体验之旅。旅程起点当然是“生命的诞生”,除了看到受精卵的起源、成长等科普图文介绍外,左侧展柜上几十个标本罐给人带来强烈视觉冲击——福尔马林浸泡的,是真实的胚胎。这40多件标本,展现了胚胎从4周到34周的发育全过程。据介绍,这些标本都是重医教师在临床上收集的死胎制成的。
人体血管可绕地球两周半
走进“人体结构与功能”展区,一个“红人”让人眼前一亮。原来,这是人体血管网络标本。讲解员余文婷告诉记者,一个人身上总共有300亿条血管,长度加起来可以绕地球两周半。
这个标本中只见血管不见肌肉,是怎么制作成的?重医副校长黄爱龙说,首先要向标本注射化学制剂使血管固化,然后再用其他药剂使肌肉溶解,最后就只剩下血管,“其意义就在于能让人直观地看到血管分布。”
人体塑化标本展示解剖结构
罗丹的雕塑作品“思想者”很出名,如果这个雕塑是用真实的人体做成的,你能想象吗?在“人体结构与功能”展区,对肌肉的展现便是通过“雕塑”来进行的,只不过雕塑的原材料不是石膏,而是真实的肉身。
据介绍,这种标本名叫“塑化标本”,是将人体标本进行脱水脱脂处理后长时间保存的一种方法。他们被立放在密闭的玻璃展柜里,包括“思想者”“掷铁饼的人”以及投篮的、打太极的、走路的等5种造型,展示出不同动作下肌肉的各种形态。
另外还有几种“塑化标本”展示的是人体解剖结构。这里看到的人体是一个个“切片”,可以看到一个人的横截面。据介绍,这些“切片”是将人体标本硬化处理后用机器切制而成的,纵切、横切多种方式可以直观地看到人体结构和器官质地。据了解,这些塑化标本最长可保存数十年。
百种癌症标本展示病变器官
在“疾病与健康”展区,可以看到约百种病理标本,展示各种病变的器官和组织,并用图文介绍每种病的表现形式和预防治疗方法。
肺癌的标本,看到的是黢黑的肺叶;肠出血性梗死,是一段灰黑色大肠……据介绍,其中肺癌的这个标本,便来自于一个常年吸烟导致肺癌的病人。看了这个,你还敢吸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