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中国流动人口2.36亿平均28岁 你算其中之一吗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2013-09-11 08:00:49

  南都讯记者龙玉琴昨日上午,国家卫生计生委召开新闻发布会,自2010年起,第三次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3》。该报告基于近年来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分析了人口流动迁移的趋势及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发展特征。

  报告指出,新生代流动人口已成为流动人口主体,总量达1.18亿人,而流动方式也从个体向家庭迁移转变。

  流动人口平均年龄28岁

  报告指出,流动人口正在经历代际更替。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新生代流动人口数量持续增长,已经成为流动人口的主体。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2年全国流动人口为2.36亿人,也就是说,每六个人中就有一个是流动人口。

  2012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显示,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约为28岁,超过一半的劳动年龄流动人口出生于1980年以后。

  在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新生代流动人口已经超过流动人口半数,总量达1.18亿人。

  个体流动转变为家庭化迁移

  与上一代相比,新生代流动人口外出年龄更轻。调查显示,20岁之前就已经外出的比例达到75%。

  在有意愿落户城市的新生代流动人口中,超过七成希望落户大城市。同时,新生代流动人口更加注重体面就业和发展机会,逐步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

  同时,新生代流动人口在城市的生活、工作都趋于稳定,据调查,最近3年没有更换过工作的比例超过6成。

  从流动方式看,由个体劳动力流动向家庭化迁移转变。家庭化迁移已经成为人口流动迁移的主要模式,新生代流动人口表现更为突出。2011年新生代流动人口专项调查显示,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的新生代流动人口中已婚者已经过半,全国核心家庭成员在流入地共同居住的占了61%,部分核心家庭成员共同居住的约占30%。

  近七成的家庭中,家庭成员为分次流入。夫妻首先流入,再把全部或部分子女接来同住是最常见方式。

  昨日,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司司长王谦表示,“家庭化迁移使得流动人口在流入地更容易产生归属感,有利于增强其幸福感。制定流动人口相关的政策也要适应家庭化流动的趋势,满足流动人口家庭而非个人的需求”。

  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值得关注

  “流动人口到城市来不仅仅是为了打工挣钱,他们在城市谋求发展,更希望融入这个城市。”昨日,王谦在发布会上表示。

  报告指出,由于区域、城乡之间公共服务政策制度存在差异,流动人口特别是来自农村的流动人口还没有真正融入所居住的城市。报告强调,在我们这个世界第一大人口大国推进城镇化,需要有流动迁移人口社会融合方面的战略考虑和制度安排。

  同时,报告强调,要求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最重要是逐步消除制度障碍,最终实现流动人口经济立足、社会接纳、身份认同、文化交融。

  由于我国尚未建立全国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因此具有多重身份的流动人口在户籍地和流入地同时参加多份医疗保险的“重复参保”问题突出。2011年已在流入地参加城镇医保的流动人口中,农业户籍重复参保的比例为8.43%,城市户籍重复参保的比例达到15.92%。

  报告建议,长远来看,应整合现有的三大医疗保障制度,由城乡间、城镇内分割的三元制度整合为区域统一的医院制度,最终建立全国统一的国民健康保险制度。短期内,应该建立健全全国流动人口医疗保障转移接续管理办法,对跨省流动医保转移接续过程中由于地区差异而存在的资金缺口,中央财政给予更多支持补贴。

 

来源:网络 作者: 编辑:陈苹苹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顾问:浙江诚源律师事务所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企业资讯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