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定族:
工作之后再考也不迟
总之,凡是叫得上来名字的证书,就永远不缺乏信徒。教师资格证、普通话等级证、会计证、驾驶证、国家司法考试证书、报关员证、报检员证、物流师资格证、项目管理师证,以及一些只有专业内人士才能叫得上来名字的证书,都有学生或上班族在为之奋斗。
奋斗归奋斗,总有人走过弯路。在杭州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罗小姐就吃过这样的苦头:自己曾经做过老师,之后转行到了银行,继而到了事业单位,这也就造成罗小姐手头持有各类的证书不下二十种:其中包括在学校时取得的英语六级证书、英语专业八级证书、金融英语证书,以及工作之后获得的教师证、普通话资格证、银行从业资格。证券、基金从业资格,以及AFP金融理财师证书等。
“本来还打算考CFA(特许金融分析师)的,昨天微博看到有人收到CFA发来的纯中文推销信,大约是,觉得花个几年考证已经没有意义了,不出几年,行业内的中国CFA持证人会多如牛毛。CFA沦为投行敲门砖……投入产出不成正比,想想看,以后还是淡定一些,不然拿到那么多证书,而职业发展渠道自己都不清楚,考了也是白考。”
上周五,记者还来到浙江省人才市场进行了走访调查,发现随着企业选才观念的转变,绝大多数企业HR在进行人才招聘时都越来越理性,人才的经验年限、岗位技能以及职业素养才是企业最为看重的因素,凡是空有一身“证书”的求职者,同样避免不了求职被拒的尴尬。
专家:
规划自己的职业考需要的证
总体来说,到底该“考证”还是先“淡定”,双方各成一派,各执一词,以考证族为例,他们频繁参加各类考级考证,一天到晚在应试。虽然外界评论不一,但考证族却有自己的观点:“不论是否需要,必须提前拥有。”“淡定派”的看法当然也没错,考得多不如考得“精”。拿到各类知名证书,固然能证明持证者具有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对其就业当然有积极作用。但随着持证人数不断激增,以及企业用人观念的转变,这类证书的作用也有所减弱,不再被作为录用员工的决定性因素。
采访中,企业资深HR介绍,如果是校园考证,建议先把主要精力投入在必备的公共技能考试上;而职场考证,主要是为了充电,而不是像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一样,通过考证找出路,所以一定要选择和自己行业关联性大的认证。同时要注意它的有效期,像罗小姐这样手持了二十类证书,却过半都已经过了有效期,当然是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