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王毅向记者展示大学三年间努力“啃”下来的一些证书。
专家:考证有的放矢要考自己职业规划相关的证
虽然已经是8月下旬,仍然有不少求职者奋斗在一线应聘市场上。最难就业年的酷暑仍未散去,四处奔波无非为了寻觅一份合心意的“好”工作,这也就造成了今年开始势头越来越猛的“考证热”,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多考几个证书“傍身”仍然是求职者的普遍想法。
考证族:
最难就业年我们考证去
昨天,记者进入杭城几所高校的BBS看到,考证板块的点击率一直名列前茅,学子们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这学期报什么班”。
王毅,浙江工商大学广告专业2013应届毕业生,典型“考证族”。王毅说,自己在大三时就曾经努力“啃”下来了计算机二级证书。“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准备,拿到了计算机二级证书,室友考了三年都没考出来。”谈起自己的考证史,这位小伙子显得有些傲娇却又无奈。
“首先,就是要背题库,因为都是一些编程和记忆的题目,非常痛苦!另外,还要上机练试题,最郁闷的是,老的内容是VFP,完全过时!根本没用!好不容易考出了,更要命的是,现在连证都不知道扔哪去了。”
相对于王毅而言,陈菲选择突破的证书更加“鸡肋”。同样是应届生的她,毕业于中国计量学院测控专业,为了增加自己的含金量,陈菲好不容易搞定了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证书。
“花了半年时间准备,报名费用750元,培训费300元,补考费100元。这个证一共要考2门:一门全是选择题,靠背;另外一门全是主观题,靠对知识的理解发挥!况且我不是这个专业的,更难。”
昨天,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流行于“考证族”之间的证书大概可分为三类:公共技能型证书,最典型的莫过于大学英语四六级,只要你读过大学,你就肯定参加过这类考试。
第二类,专业型证书,如银行从业资格、证券从业资格等,通常是上班族专属,由所在单位集体报名而参加的考试。这类证书通常属于水到渠成类,属于职业特有的技能型考试。
第三类,实用操作型证书,比如驾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