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学校误将紫外线灯当照明灯 46名学生现不适症状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7-22 10:20:22

  事故后,飞鸿学校给出的处理意见

 

  中广网石家庄7月22日消息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暑假来临,不少孩子却并未因此而轻松,许多学生报名上了补习学校,有的在补差,有的在上提高班,还有学生已经开始提前学习下学期的课程。在河北石家庄,几十个孩子在补课时补出了意外。

  在上课的教室,老师误把紫外线消毒灯当成照明灯,一上午的课下来,孩子们陆续出现了不适症状。而长时间照射紫外线灯会给身体健康埋下隐患,严重的,可能导致皮肤癌、白内障等。

  家长:8日晚上回去,我的孩子哗哗的流眼泪,眼睛根本就闭不上,眼睛就像糊了一层东西,孩子说一点也看不见东西。第二天一起来,眼睛红得不得了。脸、脖子,暴露的地方全部都是黑色的,黑的不得了。整个身体都不能挨一下,一碰就嚷疼死了。

  家长:10天过去了,孩子还这样,脸整个扒了一层皮,原先有光泽的皮肤现在已经没有了,干巴巴的。

  眼睛红肿、流泪到被确诊为急性角膜炎、结膜炎,裸露皮肤大面积蜕皮,被家长们形容为,有点像白癜风,个别学生视力下降,甚至发烧、掉发……从7月8日开始,近半个月的时间,反映问题的家长们一直在为孩子的健康担心、纠结。孩子开学上高二,一放假就被送进了石家庄长安区飞鸿培训学校,8号头一次上课,就出了意外。

  飞鸿学校校长苏志炯:这个教室平时不用,就假期临时用一下。总共里面有5个灯管,两个是照明的,三个是紫外线消毒灯,5个灯管完全一样,这个属于我们工作失误,这个责任我们承担。

  46名补课学生除了个别人只上了8日上午的数学课,被紫外线消毒灯照射了两个小时以外,大部分学生从早上8点一直上到了12点20分。4小时20分钟一直处于紫外线消毒灯的照射下。8日晚上,一些家长发现孩子裸露的皮肤变得奇黑,眼睛也开始红肿,却不知道原因。9日,有家长找到飞鸿学校,苏志炯校长说,最初学校觉得可能是桌椅板凳有污染,就先带着学生看病。不过,更多的家长直到11日,也就是事情发生的第四天,才接到学校的电话,明确了孩子的病因。家长们质疑,学校没有在第一时间通知家长,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期。

  家长:我认为学校最大一个失误就是,既然四个家长都找来了,为什么没有想到班里其他的孩子们是不是也有同样的现象。

  飞鸿学校校长苏志炯先是明确,校方对紫外线消毒灯的危害认识不足。家长找过来,学校也认为,可能是个案。

  苏志炯:当时没有发现,真是没常识,因为以前没接触过这种事情。当天考虑过是不是跟家长说这个事情,当时以为是个例,要是跟家长打电话可能会引起恐慌,后来打算第二天来上课,看看孩子们的情况以后再跟家长说,第二次课一看,大多数孩子都有这样的症状。

  7月16日,家长收到一份学校出具的处理意见,除了承担医疗费等,学校的意见有三点。

  苏志炯:第一条,现在发生的一切费用,包括交通费、医疗费、复查费,我们全包。第二方面,表达个心意,一次性给孩子们1000块钱补偿。第三条,将来孩子们如果出现了情况,只要能确定与这次照射有关的,我们都承担责任。

  上周六,学校第一次和家长坐到一起,商讨后续处理意见,三分之二的家长到场,学校也第一次面对面陈述了事发经过。公开资料显示,如果裸露的肌肤被紫外线灯照射,轻者会出现红肿、疼痒、脱屑;重者甚至会引发癌变、皮肤肿瘤等。同时,它也是眼睛的“隐形杀手”,长期照射可能会导致白内障。家长们一致的意见是,担心孩子未来的健康状况。

  家长:现在我的孩子问我,爸爸,我会不会得皮肤癌,我刚才也问了很多家长,好几个孩子都问他们的家长同样的问题。

  公开资料显示,使用紫外线灯时,房间内不能有人,消毒时间30分钟到1个小时为宜;在医学中,对白鼠只要照射20分钟,就会产生明显的不良症状。四个小时的照射,会对孩子们造成什么影响,现在谁也不好判断。有家长引用了一个发生在2004年的先例,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在学校附近聚餐后,全都出现眼肿和脸痛现象,其中11位学生血液发生异常。借鉴先例,家长们提出三点诉求:

  第一,15年到20年定期检查,每半年检查一次。和紫外线照射有关的项目,眼睛、皮肤等等。

  第二:给每个孩子购买一个大病医疗保险。

  第三: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管,比如教育局。

 

来源: 中国广播网 作者: 记者 刘黎 编辑: 陈苹苹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