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数十届,北京房展会以最直接的方式,深深植入北京人的住房梦里。同时,四季房展也以特殊的方式忠实记录着北京乃至全国住房改革与房地产业迅猛发展的历史。
上世纪90年代
单位买房多、个人买房少
据北京嘉华四季国际会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薛洪江回忆,1993年由政府牵头举办北京房展会时,自己是北京市房屋土地管理局的副局长。“当时,我们创办房展会的出发点也很简单,就是希望房地产行业能更繁荣、规范。”
多位亲历者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初期,绝大多数都是国企在开发建设住宅,并以单位团购为主。即便遇到个别向个人出售的项目,大家也都是在展会上直接选房。据资深地产媒体人毛序国介绍:“那时没有贷款,有的开发商允许在交房前,半年内分期付清全款。在售的毛坯房都已封顶,也没有样板间,所以买房速度很快。”
此外,记者了解到,继1992年政府赴港招商引资后,香港开发商开始进入北京房地产市场。因此,最先在房展会上出现的民企,就是香港开发商的身影,如金马房产在亚运村开发的罗马花园,1996年开盘时外销(具备专门销售给外国人的销售证)卖到2000多美元/平方米(折合人民币1万多元)。
2000年至2003年春
商品房、经适房,买房人随便挑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1998年6月,实行了40多年的实物分房被叫停,开始推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据毛序国回忆,事实上,北京是最后一个结束福利分房的城市,那一年刚好是2000年。
《北京晨报》曾率先报道2000年春展的盛况,并留下这样一段记忆:“展会上,无论是均价在9000元左右的高档外销房,还是2000元左右的经济适用房,100平方米左右的住宅最受欢迎。”也是从这一年开始,更多的人加入到浩浩荡荡的买房大军中。直到2001年的春展,4天43.6亿元的交易总额至今还无法被突破。
伟业顾问的监测数据显示,2001年前后是新盘供应的峰值,其中最为密集的是2001年北京在一个季度内推出了35个新盘,新盘推出密度已达到一天一个。然而,庞大的供应量并没有带来房价的下跌,有数据监测一些开工的项目陆续进入结构封顶或入住期,期房转为现房,并上调了价格。
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廖先生告诉记者,“当时看到大家排队买经济适用房,我也就跟着买了,当时根本不需要什么资格审核。”薛洪江解释:“当初出台、建设经济适用房的初衷就是为了平抑房价,并没有对购买人设置门槛。”
2004年到2007年春
抢房现象高涨,一开盘就涨价
在福利分房取消4年后,北京楼市抢房现象高涨。
据购买“明天第一城”的李冰回忆,“我是在2006年为结婚买房的,当时一星期开一栋楼,开一次涨一千元。最终,我也不分是纯住宅还是商住房了,能买上一套就好。”这种买房状态在当时屡见不鲜。
毛序国总结认为,商品房热卖首先是供需矛盾决定的,“由于2000年到2003年对土地上市的要求比较严格,造成后期供应量不足。”这期间,不能不关注的一个重要节点是2004年8月31日,这一天是划拨用地停办“大限日”,此后土地上市要通过“招拍挂”。业内资深人士表示,这之后,开发商更视土地为宝,为让土地创造出更大价值,开始在产品上做文章。
毛序国还提到:“出现集中买房的另一个原因是人们找不到更好的投资渠道,于是选择买房。”
2008年到2009年春
买房人错过的一次“低点”
2005年,“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被提上国务院常务会议议题。在“国八条”、“新国八条”以及“国六条”等楼市调控政策出台的背景下,开发商们开始抱团取暖。部分开发商为了缓解资金压力,在2008年开始小范围降价卖房套现。“东四环、南三环等多地段出现了10000元/平方米左右的新房。”当时出手买房的王女士告诉记者。
为此,2009年的春季房展破例开了5天。四季房展组委会新闻发言人郑向东解释说:“多开一天,就是为了帮着开发商们启动暖春行动,当时开发商们集体在展会上打出让利折扣。”
巧的是,政府在这个时候还发了个“大红包”,王女士欣慰地说:“我就是在政府鼓励买房的时候买的房。不仅享受了首付7折的贷款优惠,还因为买的90平方米以内的户型,享受到首套房最低1%的契税优惠。”
而那以后,这种开发商集中降价的场景再也没有出现过。幸运的王女士无疑踩到了楼市“低点”。
2010年至今
买房先要“攒”资格
四季房展组委会昨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的春季房展4天人流达到189295人次,关注北京项目的登记人数超过外埠项目1000组。尽管在10年内出台了9次调控政策,但渴望在北京买房的人数却一直降不下来。
要不要买房,是在北京生活的人们一直纠结的问题。单身的许涛有资格买房,却找不到合适的楼盘。“为此,父母还找我谈了一次话,说父母、姥姥和爷爷都有房,没必要再花钱买房子。想想,我也就放弃了。”
同样是北京人的小雨却有着不同的看法。“买个小面积的房子不仅可以不让我们乱花钱,还能保值。”
于是,小雨不仅在刚结束的展会上登记了自己的信息,还详细记录了北京参展项目的拟定开盘时间,继续奔波在买房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