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教育频道 > 交流讨论
孩子上网成瘾 家长心痛没辙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3-27 10:37:18

  讲述:

  送儿电脑,成儿人生转折

  “现在,我特别后悔当初没有管教好孩子,钱挣得再多,事业再成功,孩子教育不好,有什么用呢”,3月23日,在市儿童活动中心,记者遇到了前来参加“幸福沙龙”公益讲座的陈先生,他向记者讲述了他的辛酸经历。

  “上小学六年级时,儿子学习还不错,在班里经常可以排到前十名左右,老师和邻居都夸他是个不错的孩子。到下半学期,儿子给我说他们班上许多小朋友的爸爸妈妈都给自己买了电脑,他也想要一部。当时我也想过买了电脑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不过,他信誓旦旦地说,自己会把握好时间的。经不住儿子的天天哀求,我就给他买了一部电脑。因为家里已经有了一部电脑,我就把电脑搬到了儿子的房间里。”因为陈先生夫妇两人平常都忙于生意,有时候忙到晚上很晚才回家。“三个月后,老师打电话说儿子最近成绩明显下降了,平常上课还经常犯困。”因为那一段时间正在开一个新店,当时也就没有太放在心上。没过多久,儿子的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这次他竟然考到班里的三十多名,基本上快倒数了。“当时,我就非常生气,问他怎么回事,他说这段时间感觉学习比较吃力,以后会努力的。”陈先生说。

  “后来有一天,我老婆不经意间提醒我:是不是孩子上网导致成绩变差的呢?从那以后,我晚上就开始注意了。有一次,夜里快十二点了,我突然敲儿子的门,他过了很久才开门,我一摸电脑主机和显示屏还是很热的。几天后,我索性在夜里十一点多时直接用钥匙打开房门,果然看到儿子正在玩网络游戏!那时,他就彻底承认了,经常在半夜玩游戏,有的时候甚至到凌晨两三点。后来,我就把那台电脑藏了起来。过了一年多,儿子上初中了,因为是住校,我想着这下他可没有机会经常上网了。然而,初一下学期,儿子班主任给我打打电话说,儿子夜里翻墙出去上网被学校记过处分了。经过教育,儿子也说以后不会夜里出去了吧。但是,到了初二,他还是出事了,因为多门功课不及格,还经常出去不上晚自习,被学校开除了。没办法,我托人给他换了一所学校,但是,他还是没多大变化,夜里出去上网,经常逃学,还有一次,在过年时偷偷拿了他妈妈的钱。我是彻底没办法了。”陈先生说。

  后来,陈先生在网上看到了有戒除网瘾的学校,他和家人商量了下,狠狠心就把儿子送到了那里。“死马当活马医吧,经过了几个月在那个学校的‘培训’,回来一段时间也有不小的变化。可是,没过多久,他好像又恢复了原来的情况,我该怎么办呢?听说今天有心理专家讲解有关戒除网瘾的讲座,我就来了。”陈先生说。

  观点:

  戒除网瘾,宜疏不宜堵

  对于网络成瘾,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科赵长江副主任医师表示,造成网络成瘾的原因很多,家长对孩子要求高,孩子处于青春期的生理特点,学习压力大,人际关系差等都是主要的方面。

  为了预防孩子形成网瘾,赵长江表示,家长首先要有目的地培养子女的自我监控能力及良好的上网习惯。此外,还应该重视孩子的心理需求,孩子们需要的是长辈的坦诚、理解和尊重。对于上网成瘾的孩子,家长不应对孩子严厉地打骂,使用不给零用钱、不许去网吧等这样的强制性行为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有时会适得其反,而且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帮助孩子戒除网瘾,“堵”绝对不是办法,应当顺着孩子的兴趣,采用“疏导”的方式,主动帮助孩子了解网络。采用‘疏’的方法,就是去把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转移到网络外的世界里,多与人沟通,通过培养良好的兴趣来最大限度地预防网瘾的形成。”赵长江说。

  支招:

  戒除网瘾,家长也要努力

  家庭是预防孩子形成网瘾的重要环节,家长们也应该认清自己的角色并且同整个家庭一起切实行动起来,正确引导孩子,赵长江表示。

  为此,他建议,首先家长要多和孩子交流,和他们以朋友关系友好相处,和孩子经常交流和沟通。另外,家长还可以尝试学习网络,和孩子共同上网,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孩子,让孩子正确认识网络和网络的作用。预防孩子形成网瘾,最主要的还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兴趣和爱好,将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正确转移。

  “最重要的,要预防孩子形成网瘾,还要让孩子感受到爱,否则,网络就很容易成为孩子宣泄和倾诉的对象,成为情感的替代品。”赵长江说。

来源: 佛山日报 作者: 编辑: 叶燕增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