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教育频道 > 精彩活动
幼儿园"集体婚礼""戏真做"?专家:别惊扰儿童梦境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2-16 08:42:16

 

  三辩:婚姻教育也应该从娃娃抓起?

  正方:从小培养正确的婚恋观及责任意识

  刘国宇(国企职员,学生家长):幼儿园给孩子举办“婚礼”,“小新郎”给“小新娘”戴上戒指,乍一看好像是为了吸引眼球,或者说是幼儿园做的“噱头”,但是从幼儿园还能请爸爸妈妈一起参加观礼这一点来看,说明态度还是很认真的。我认为从小培养正确的婚恋观也是有必要的,可能婚姻和爱情对小孩子来说还不能完全明白,但可以教给孩子什么是“爱”,让孩子从小就能有正确的“爱的意识”,知道应该爱自己、爱别人以及如何去爱,这对他们以后的成长一定是利大于弊的。

  再有,通过“小新郎”给“小新娘”戴戒指以及整个婚礼过程,也能教给孩子一定的责任意识,当然,这也需要老师和家长的进一步引导,让他们从最初就明白一定的做人道理,这比以后再“一口气”地灌输要有用得多。

  反方:年纪太小根本不懂婚姻意义

  曲冬梅(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生):幼儿园举办这种意在进行婚姻教育的小孩子的“集体婚礼”,本意是好的,但是我认为没有太大意义。婚姻是对自己另一半的一种责任,是对两个家庭的责任,我国法律规定了结婚的年龄,就是因为人到了一定的年龄才有可能扛起这份责任。幼儿园的小孩子可能只是知道自己穿得很帅气穿得很漂亮参加一个仪式,他们可能根本就不知道这背后的意义,这究竟代表着什么。我相信甚至有人根本就不知道“结婚”是什么意思。举办“集体婚礼”只是让小孩子们玩了一把,怎能达到婚姻教育的目的呢?

  婚姻教育不同于性教育,婚姻是要到法定结婚年龄以后才会有的,而性是从出生起一直伴随着一个人的。我赞同性教育从娃娃抓起,但是从小就进行婚姻教育显得过早,婚姻教育要谨慎,不宜过早进行。

  专家说法

  不要惊扰了儿童的梦境

  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3至6岁儿童处于婚姻敏感期,成年人应当理解和尊重儿童“过家家”或“结婚”等自发行为,如果用成年人的方式代替儿童的方式可能导致成人化,过度刺激强化对儿童自然发展不利。教育需要理性的爱,成年人不要惊扰了儿童的生活与梦境。

  幼儿园为孩子举行“集体婚礼”是对儿童生活的干扰,也是对儿童权利的剥夺。如性教育专家胡萍所说,幼儿的“爱情”和他们自主的“婚礼”,对于幼儿的情感发展是有利的,但是,这个“婚礼”如何办应该由幼儿自己决定,如时间、地点、邀请的朋友、穿着打扮等,而不是幼儿园和父母来决定。

  冉乃彦(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专家):在幼儿园办“婚礼”,让孩子当“小新郎”或者“小新娘”的做法不是很好。我认为,儿童时期善于通过模仿认识、理解事物,但是童年期有许多需要认识、模仿的地方,成人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孩子去模仿在他的这一人生阶段最重要的内容。

  成人教育小孩子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根据不同的年龄段需要来进行教育。幼儿园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根本涉及不到婚恋问题,所以没有必要教给孩子这些。这样是将不适合现在孩子需求的观点,将成年人的主观观点一味地灌输给孩子,这些不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所需要的,长此以往,肯定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一定影响。

  众说纷纭

  把游戏当儿戏会适得其反

  关颖V:对幼儿园以“梦幻婚礼”进行性教育如临大敌的确大可不必,关键是教育者别把游戏随随便便当“儿戏”,否则会适得其反。

  新闻法眼:这是闻所未闻的新闻,按照儿童心理学分析,儿童在四五岁以后有了性别角色意识,但是用这种“婚礼”形式来强化性别角色和男女关系,如同心理上的拔苗助长,甚至是摧残儿童两小无猜的纯洁心灵!

  地穿甲真要命:让孩子接受启蒙性教育绝对无可厚非,这一点我们国家的教育实在是无法和国外相比,就应该从孩子小时候开始培养,可以预防长大了吃亏。但是,如果学校只是为了做一场秀,则绝对应该禁止,这样非但培养不了孩子们正确的性意识,反而会增添及渲染一些其他印象在孩子心中,对成长不利。

来源: 北京晚报 作者: 编辑: 李雯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