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一代身份证明年退出历史舞台 30年陪伴几代人成长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2-12-25 13:58:33

 

  领证热闹像过年

  “当时领证的场景就像过年一样,很多居民围着,拿到身份证后都特别兴奋。”单秀荣回忆,当晚自己拿到身份证就是一瞬间的事儿,还没顾得上多想,就被记者们围住了。

  《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北京日报》等各媒体的记者纷纷上前采访,请她谈谈感受。“我想了想,说‘领了身份证以后肯定方便多了’。”至今,她对自己的这句回答仍印象深刻。

  “虽然当时还没有实际用过,但是我想象中肯定是方便了。”事实也印证了当天的回答。单秀荣是演员,当时经常出差演出,再加上有时候会收到录音稿费,所以身份证在她身上的使用率,远高于其他普通市民。

  领到身份证的第二天,单秀荣所在的大院更热闹了。媒体采访不断,还有不少从全国各地寄来的明信片、首日封,让单秀荣签字。大院的收发室经常是一麻袋一麻袋地装,最多的一天能收到七八十封信。

  单秀荣认真地在每张明信片、首日封上签名,然后再寄回去。有些没有附带邮票,她就自己掏钱买邮票贴上去再寄回,没漏下一个。

  无偿捐给博物馆

  2000年,北京筹建警察博物馆,单秀荣接到了当时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的电话,希望她能将这张意义重大的身份证捐给博物馆。

  “没问题,这个第一非同小可,它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我只是很幸运而已。”单秀荣答应得非常爽快,没要一分钱。她说,这是作为“中国第一公民”应该做的。

  他手写了第一代身份证

  讲述:唐晓刚职业:文化部办公厅调研员

  当年,20岁出头的唐晓刚在文化部“大院派出所”工作,因字迹工整漂亮,被选中参与手写身份证,包括“中国第一公民”单秀荣、著名歌唱家王昆、原文化部部长周巍峙等在内的1700多张身份证,都由他手写而成。

  写字工整“脱颖而出”

  可能有人不知道,最早的一代身份证姓名、性别、出生、住址、签发期、有效期、编号这一系列信息,并不是打印上去的,而是手写而成。1984年,在文化部“大院派出所”工作的唐晓刚就曾参与这项工作。

  当时,东城公安分局和文化部合建了“大院派出所”,地点设在文化部宿舍大院内,“派出所”有3名警务人员,刚从警校毕业分配到文化部保卫司的唐晓刚成为其中之一。

  1984年,唐晓刚接到上级指示,说要办身份证了。领导给了几张空白卡片,让大家都在上面写字,然后送到朝阳门派出所去筛选。

  很快,唐晓刚的字脱颖而出,被安排抄写文化部大院内2000多居民的身份证信息。“要说起来,还得感谢警校,上学的时候,学校要求学生每晚都要练字。”唐晓刚回忆,自己其实更擅长写行书,但是考虑到隶书字迹看起来更工整,抄写身份证时全部改成了隶书。

  

来源: 北京晨报 作者: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