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一代证!
30年陪伴几代人成长明年起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本市三百多居民首批领到身份证》登上了1984年8月31日的《北京日报》。
在北京警察博物馆里,全中国第一张身份证单秀荣的身份证陈列在展柜里。
一名上海市民展示两代居民身份证。新华社发
明年1月1日起,陪伴了几代人的一代身份证,将退出历史舞台,还没到“而立之年”的一代证,生命仅剩7天了。近30年来,这张薄薄的卡片,在为人们提供便捷的同时,更是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记录了每个人的成长足迹。
从40、50后对首获身份证的新鲜好奇、到70、80后拿它捅宿舍门的校园情结……回首过往,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段关于“一代证”的记忆,这些记忆或清晰、或模糊,但大多与青春有关。
她领到中国第一张身份证
讲述:单秀荣职业:女高音歌唱家
出生于1946年的单秀荣,除了在音乐上的造诣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中国一号公民”。28年前,她在居住地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203号文化部宿舍大院内,领取了新中国颁发的第一张居民身份证。“这是个不可替代的荣誉,我觉得非常幸运。”28年后再次回忆起那段经历,单秀荣仍感慨万分。
“第一人”经慎重选择
时光回转到1984年8月30日晚,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203号文化部宿舍大院的老干部活动站门前张灯结彩、花炮齐鸣,一派热闹景象。公安部、北京市公安局等部门联合举办的中国首批居民身份证发放仪式举行。
1984年,文化部大院里住了2000多居民,其中大院南楼有170多户、380位居民,这380人有幸拿到了首批居民身份证。而单秀荣成为380人中的“第一”。
单秀荣回忆,发证的前一天,民警上门通知,通知到她家的时候特意说了一句:“单老师,明天你第一个领身份证!”不过这句话当时并没有引起她多大的注意,她反倒更关心身份证的“功能”。她问民警:“有了身份证,出门还用不用带工作证?”民警答:“身份证和工作证不同,工作证还是要带。”
事后,单秀荣了解到,那个年代选择“第一”并非随机行为,而是经过慎重考虑的。理论上说,单秀荣的丈夫是户主,应该去领第一张身份证,但是组织上决定给她。
1984年,单秀荣38岁,作为女高音歌唱家,在社会上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上世纪70年代末,她为多部电影、电视剧配唱主题歌曲,电影《沂蒙颂》的插曲《愿亲人早日养好伤》、电影《归心似箭》的插曲《雁南飞》等,在当时几乎家喻户晓。
除了社会影响外,组织上考虑人选还充分综合了政治素质、年龄、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等因素。“不能有犯罪前科,年龄也不宜太小或太大,愿意接受新鲜事物。”综合各方面因素,单秀荣成为“中国第一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