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曝光投诉台
洽洽瓜子被曝装袋前喷香精 员工赤手挑拣瓜子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2-12-24 16:13:26

 

  想让员工不偷吃,难啊!

  记者刚拿到工装时,就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工装上衣只在胸口处有一个口袋,两侧没有口袋。一位工人告诉记者,以前的工装两侧是有口袋的,但是后来为了防止员工偷吃瓜子,所以新的工装两侧就没有口袋了。“不过瓜子那么小,只要想吃,用手抓一把就行,怎么能管得住?”老员工说。记者在工作的时候,看到几位老员工一边嗑着瓜子,一边聊天。

  记者在厂区内走动的时候也经常发现,员工从餐厅出来一边走一边嗑瓜子,将瓜子皮吐到地上,十分悠闲。“赶紧吃完,让领导看见了也不好。”香瓜子包装车间一位员工跟记者说,“我们下班的时候一般都会抓一把带回家。”

  好的方面:进车间必须戴帽子

  记者探访时发现,厂区大门的门禁系统比较严,每次刷卡仅容许一人通过,到了晚上下班或者早晨交班的时候,门卫都会在门口站岗,对于拿着大袋子、行迹可疑的人会进行检查。记者下班的时候都会用塑料袋拎着工作服回住处,每次都被站岗的门卫拦下检查包内的东西,确认没有公司的产品之后才放行。

  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对于生产上的一些严格要求也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记者入职的第一天,班长培训的时候就一再强调,进车间的时候必须戴好帽子,并且要将所有的头发收进帽子里,一点也不能露在外面。这样的规定似乎已经成为每个车间员工的共同习惯,记者走访瓜子包装车间、瓜子生产车间等几个车间时,进门前都有员工提醒记者,“先把帽子戴好才能进车间,没戴帽子不能进入车间。”

  没有发现陈瓜子

  在公司官方网站上有一篇声明,是专门用来回应之前有媒体曝光公司使用陈瓜子进行生产的,但记者看到,大部分葵花子外包装上贴着的生产日期都是在2012年9月以后,并没有看到陈瓜子。一位老师傅告诉记者,“年底产量那么大,每天都是24小时不停地生产,哪可能有陈货?”

  员工挺照顾记者

  在工作过程中,其他车间员工对记者的照顾也让记者觉得很温暖。从进入瓜子生产车间的第一天开始,隔壁生产线上的老师傅就建议记者多学点技术,“这种活是我们四十岁以上的工人做的,你们太年轻了,一天干下来肯定浑身疼,不如趁脑子好使时多学点东西,到时候跟班长申请当个主操作手,这个工作还轻松一点,也有前途,整天干体力活没前途。”跟记者同一组的大姐对记者十分照顾,记者不擅长这种体力劳动,一开始的时候她都一点点耐心教记者,几乎把装袋、称重的活全包了,记者只要搬运就可以了。“刚开始可能会累点,熬过这一个星期就好了。”记者跟她抱怨累时,她笑着说。到了中午,因为生产线上不能没人,所以大家必须轮流吃饭,大姐总是让记者先去,等中午12点半记者吃完饭回来之后她才去。

  工人们在赤手选开心果

  年关将至,那些包装精美的高档坚果礼盒开始成了市民储备送礼的对象。从11月30日到12月15日,记者在洽洽食品有限公司内打工时,也在高档坚果车间工作了8天的时间,亲眼看到了开心果等的加工过程,还亲自参与了洽洽公司高档坚果礼盒的包装制作。

  几天中,高档坚果车间卫生要求的严谨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记者同时也发现了洽洽在管理和生产方面的一些硬伤,比如在生产和包装车间内的一线工人都没有佩戴口罩,有些像瓜子、扁桃仁这样直接食用的食品工人都是直接用手抓,而更让记者觉得惊讶的是,洽洽公司高档坚果礼盒中有不少都不是洽洽本厂生产,而是由杭州的一家食品公司供货。

  问题一工作不戴口罩,员工打着喷嚏上班

  12月1日,记者正式以生产一线工人的身份进入到洽洽食品有限公司的高档坚果车间工作,在办公室登记下姓名信息以后,记者跟随同一批应聘进厂的员工一起走进车间。后来记者特意问过,这批人当中还没有人办理过健康证,“先干着活再说,你找这个麻烦干吗?”一位员工跟记者说。记者也专门咨询过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得到的回答是“将来会统一给大家办理,现在还没有接到通知,有通知之后会告诉你们。”而记者咨询过老员工之后才知道,一般每年3月份前后,公司才统一为员工体检、办理健康证。

  进入车间培训时,班长就告诉大家进入车间一定要戴好帽子,“我们车间的产品面对的都是比较高端的人群,维权的意识很高,所以产品中一丝头发都不能有,大家进车间的时候一定要戴好帽子。”不过尽管对于卫生表现出来这样的重视,但是记者却发现,除了来抽查包装质量的质检员之外,其他的生产线员工都没有佩戴口罩。高档坚果车间的产品除了开心果、碧根果之外,还有大杏仁、核桃仁等直接食用的产品,但是这样的产品在挑拣和装罐时,都没有口罩等的防护措施,而记者也发现,因为车间内以女员工居多,工作时说笑也很平常。而有意思的是,班长或者是教练员来讲解工作的要领时,也都没有佩戴口罩。

  车间内的温度比较高,平常工作中也有不少重体力活,所以对员工来说,感冒也是一件平常事,但是记者在工作中也发现,不少患感冒的员工也带病上岗,他们同样也没有任何的防护措施。在记者所在的工作小组中,一位大姐负责倒原料进蓝盆中,同时将料分装到每个小罐中,交给下一环节进行称重。在记者工作的第三天,她就患上感冒,工作的时候接连打了几个喷嚏。周围的工作人员看起来都不以为然,而教练员跟来回巡视的班长都没有特别注意,也没提醒她找个口罩戴上。最多的一天,包括记者在内的三个人都同时感冒,尽管打了几个喷嚏,但仍旧是没人过问。

  问题二直接食用的产品赤手抓

  高档坚果的包装总体来说也并不复杂,将产品分别装入塑料罐称重之后,在罐底喷上生产日期,然后再一个个贴上标签就可以装盒然后打包装箱,但是除了厂内自己制作的核桃仁、盐焗花生米等产品之外,其他产品第一步的手续就是要进行挑拣,比如开心果、碧根果以及开口扁桃仁等,而挑拣的过程也跟拣瓜子类似,先将原料倒进蓝盆中,铺匀之后一片一片地挑拣,“解除敌情”的部分就直接用手拨到一边,然后继续“侦查”,直到将所有的产品都挑拣完毕为止。

  事实上,在包装过程中,需要用手直接接触产品的地方并不仅仅只有挑拣这个环节,在装罐的时候也需要一个人先将产品装到罐子里,再进行称重。装罐有特制的工具,但是倒出来的产品跟手接触还是不可避免,而像洽洽“小而香瓜子”这样小颗粒的产品,为了加快速度通常连工具也不用,就直接一手拿着罐子一手往里拨。称重环节要求非常精确,只能往下浮动1克或者与规定的重量相同,不能多放一克,比如,规定一罐装180克的小而香瓜子只能装179克或者是180克整,1克也不能多装,要求如此精确之下,称重的两人就需要随时用手添加或者拿出一些来,而像碧根果这样个头稍微大些的产品,很难找到完全正好的重量,有的工作人员还要赤手将碧根果掰碎,然后再分别装罐。

  也许是车间领导也知道在车间内赤手操作的不卫生,因此在进入车间的一侧通道内还专门设置了洗手池和干手器,在洗手池上除了提供清水和洗手液之外,中间几个水龙头还特别标注了“稀释过的84消毒液”,而记者观察几次之后却发现,由于洗手区域处也没人监督,进入车间时不洗手的人也不少,而即便洗手,大多数人也选择清水和洗手液,还有人只是简单用水冲一下。而有意思的是,记者第一天和其他同事一起跟随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第一次进入车间时,都没有提醒要先洗手,就开始直接进车间分组干活。

  问题三消毒说是用酒精,实际用水冲

  在高档坚果车间内,盛装原料的桶和盆都是直接与食品接触,因此每天消毒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每个生产小组每天都有一份《设备、用具清洗消毒检查表》,上面登记了蓝盆等各种器具的使用和消毒的情况,记者看到在消毒方法一栏中,所有写明的消毒方法都是“酒精”,而且在随后一栏的实际消毒时间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都写得十分清楚,不过奇怪的是,每种器具的消毒时间长短不一,有的工具消毒只用了一分钟。而更让人奇怪的是,记者每天干活的时候,并没有看到组长按照上面的时间在检查表上登记,而是每天等到下班之前才一气呵成地写完,几次都喊“累得手腕疼”。

  设备和器具消毒到底是怎样的过程?记者也几次跟着走进消毒室,进行了装原料用的器具的“消毒”。在进入车间的左手边,是一个单独的房间,门口的牌子上写着“消毒室”三个字,但是看起来跟普通的贮藏室并没有什么区别,里面铺设了几块垫板,用来盛装原料的盆、筛子等工具都摞着放在垫板上面,最里面是一台类似消毒柜的机器,但是一直都没有通电,而在记者多次进入消毒室时,也没有见有人使用过。进门右手边的墙角处扯了三段绳子,上面挂着擦洗器具用的抹布。虽然说是通常采用酒精消毒,但是记者在里面没有闻到任何酒精的气味,也没有看到盛放酒精的容器,房间右侧还有个小隔间,里面有两个洗手池,上面标明了“洗蓝盆处”。这时候一位同事拿着刚刚用完的蓝盆走进来,记者看到她直接拿着到了水龙头的地方,打开水龙头用水冲洗,将盆里留下的残渣冲掉之后,再用抹布擦干,就拿了出去,记者并没有看到有酒精消毒的步骤。

  而实际上,由于器具的清洁消毒都是由各生产小组各自负责,并没有专人监督,而每个小组每天的工资又直接跟产量挂钩,所以为了加快速度,在清洁消毒环节应付事的人也有不少。有的人甚至会直接用抹布擦一下就完事,在12月11日的早会上,班长还专门再次强调了这件事。“我们巡查的时候,就发现有的小组为了应付事,洗蓝盆的时候用抹布擦一下就行了,今天我在这里再强调一次,必须要用水冲洗,然后再用抹布擦干。”班长强调说,但是记者也没有听到任何关于要用酒精进行消毒的话。

  

来源: 城市信报 作者: 编辑: 巫婧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