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消费频道 > 消费警示
杭州临安销毁50公斤劣质山核桃 严打“以次充好”销售行为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2-10-22 13:25:45

  杭州临安太湖源山货市场将陈货山核桃充当新山核桃卖给游客,这种现象已经非常普遍。从记者目前调查的情况来看,陈货山核桃从生产到销售,每个环节都存在违规行为。

  在记者介入和报道下,临安市工商局、质监、旅游等多个部门组成了联合检查组,对太湖源景区山货市场进行突击检查,销毁了50余公斤过期、变质的山核桃,下一步将全面打击“以次充好”的销售山货行为。

  无证小作坊始终存在过期山核桃对人体危害大

  近日,记者通过暗访了解到,太湖源山货市场的陈货山核桃大部分都是私人小作坊从各地回收再加工,其中包括超市下架的过期产品,也包括炒货厂、农户家里的陈货、坏籽等。为了掩盖哈喇味,加工时会放很多的香精和甜味剂。

  对于生产环节出现的问题,临安市质监局质量监督科科长丁敏承认,尽管质监部门一直在定期监督检查,但无证小作坊始终存在。

  丁敏说,从生产加工环节上讲,只有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才可以进行食品加工。但是由于坚果生产及加工是临安的支柱产业,很多私人小作坊虽然达不到相关规定的要求,但始终在暗地里生产加工山核桃。尽管每年都有一批小作坊被取缔,但仍然会死灰复燃。

  “不过,过期山核桃、陈货山核桃回收再加工是坚决不允许的。”丁敏告诉记者,过期山核桃由于其中油脂等都已经变质,对人体的危害较大,无论如何都是不能再食用。但是一些无良小作坊利欲熏心,可能会采取如此非法行为。

  对于山货市场流行的精美包装,丁敏解释,按照规定,带包装的产品都应该标注生产日期、产品名称、营养标签等内容,山货市场上的这些带包装的山核桃甚至可以直接判定为不合格产品。

  谈到包装袋上的“QS生产许可”标志时丁敏说,这个标志可能代表包装袋是合格的,与山核桃的质量并没有关系。因为包装袋也是与食品相关的产品,生产时同样需要生产许可。

  丁敏表示,临安市质监部门已经要求全市炒货企业立即开展自查自纠,严格按QS生产许可要求执行各项生产管理制度,质监部门也将加大对炒货企业巡查力度。

  工商部门曾接到不少投诉此前监管措施并不奏效

  临安太湖源山货市场将陈货山核桃充当新山核桃卖给游客,这样的情况在工商部门也有不少游客投诉记录。

  临安市工商局纪委书记宣伟祥告诉记者,工商部门此前曾要求商家在包装袋上用标签注明产品名称、生产日期、摊位等相关信息。但景区没有一个摊位这样做,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宣伟祥说,按照规定,过期山核桃要做下架、销毁处理,并有相关记录。但不保证有一些小作坊会回收过期山核桃再加工。尤其是在农村,一些农户很可能将过期山核桃自己再加工以后再拿到市场去卖。

  因为景区大多是“一锤子买卖”,很多人在个人利益受到损害后选择沉默,而不是站起来维权。不少无良商贩正是利用了游客的这种心理,堂而皇之地以次充好,以新货的名义在景区销售新货山核桃。

  也正是由于此前对于旅游市场的监管力度不够,才纵容了无良商贩。

  在本网的报道之下,临安市工商部门已经全面开展“旅游市场山货质量和经营秩序”专项整治行动,主要针对旅游景区及周边地区经销假冒伪劣、过期变质食品的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对于其中存在的不法行为进行查处。

  监管漏洞如何弥补50公斤劣质山核桃已被销毁

  本网连续报道了太湖源景区以次品山核桃冒充优质山核桃销售的情况之后,引起了临安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昨天,临安市政府召开各相关部门联席会议专题研究,如何着手打击“以次充好”销售山货行为。

  目前,临安市工商局、质监、旅游等部门组成了联合检查组,对太湖源景区山货市场进行突击检查。昨天,检查组在市场内一经营户周某经营的农产品店内,发现其经销的开口榛子超过保质期,经营有异味、变质的碧根果、核桃肉,山核桃肉等土特产。周某的行为涉嫌经销过期食品,执法人员现场依法扣留了开口榛子7.5公斤、碧根果7.5公斤、核桃肉3公斤,山核桃肉6.5公斤,并予立案调查。在工商部门和景区管理人员共同监督下,山货市场现场销毁了自查出的50余公斤过期、变质的山核桃、山核桃仁。

  对于此次暴露出的监管漏洞,临安市也要求各个景区加强自身管理。在当地工商部门配合下,加强对景区市场内经营人员宣传教育,要求每个食品经营户针对在售商品加贴差别标签,标注摊位号、联系电话等基本信息,实现相关信息标志化、公开化,确认食品归属,做好售后有迹可循,全力保障消费者售后维权工作。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张冰 编辑: 刘彩娟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