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医疗健康 > 医疗健康新闻
心跳越慢寿命越长?错了!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2-10-19 09:20:52

  前些天,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0多位博士到余姚市梁弄镇义诊。现场发现好几个人心跳很慢,浙医一院的专家们建议其中几个人尽快到医院安装心脏起搏器,否则很容易发生心源性猝死。好多人对此很不理解:不是说心跳慢的人更长寿吗?体检中,有的人看到自己心跳慢还很得意,怎么反而有可能早死了呢?

  那么心跳越慢越长寿的说法到底是怎么来的?有没有依据?

   每分钟心跳46次

   自己很得意,医生很担心

  那天的义诊现场来了一位王先生,因为有胸闷、头晕等症状,听到有杭州专家来义诊,就过来咨询一下。

  经检查,王先生的心跳只有46次/分钟。结合病史,浙一专家认为他得了“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属于心律失常的一种,建议去医院专科门诊做进一步检查,及时装一个心脏起搏器,否则易发生心源性猝死。

  浙医一院急诊科陈乃云主治医师说,听到这个诊断时患者很惊讶,说自己每年都参加体检,每年的心电图都是正常的,心跳慢的现象已经十来年了,一直以为心跳慢是好事。

  “这位患者的情况比较典型,门急诊中不少见,看到心电图正常,就觉得心脏没有问题,有的即使出现了头晕、胸闷等症状也不放在心上。心律失常不是时时刻刻出现的,心电图只能表示做的那几分钟心跳是正常的。”

   心源性猝死者2/3心跳慢

   心跳低于50次/分钟需治疗

  相比症状更明显的心跳过快、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心跳过慢初期更像一个隐形杀手,许多人发现自己心跳慢甚至还窃喜,认为心跳慢更长寿,因此错过了治疗良机。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心内科主任傅国胜主任医师说,正常人的心跳在60-100次/分钟。超过100次称为心动过快,低于60次则称为心动过慢。心动过慢是心律失常的一个重要类型,特别是低于50次/分钟时,就常会伴有头晕、乏力、倦怠、精神差,甚至晕厥等症状,这是因为供血不足引起的。任其下去,心脏很可能就跳不动了,引起猝死。

  “据统计,我国每年至少有54万人死于心源性猝死,其中88%是由心律失常导致,2/3的人有心跳慢的现象,而防范猝死的关键是早防早治。”

  傅主任说,如果不是专业运动员,或经常参加高强度体育锻炼的人,一旦发现自己心跳低于60次/分钟,特别是低过50次/分钟,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光做心电图是不够的,建议加做24小时心电图、心脏B超。

   经常锻炼的人

   心跳越慢是不是越长寿?

  有科学家研究发现,心脏是有“寿命”的,它一生能跳25亿-30亿次。理论上讲,心跳越慢,寿命也就越长。

  “但这个慢要在正常范围内(60-100次/分钟)的跳动,低于这个范围,机体所需要的能源就会供应不上,也会影响寿命。”傅国胜主任说。

  运动员和经常高强度锻炼的人心跳更有力,心跳次数普遍比普通人慢,每分钟约四五十次,他们的心脏是否更健康?寿命是否更长?

  不是的!傅主任说,运动员心律失常猝死的概率比一般人更高。由于长期训练,运动员心脏会发生“适应性改变”,如心脏外形增大、心室壁增厚等,这意味着对血液的供量要求比普通人更高,如果在剧烈运动中出现心脏骤停,他们的耐受时间反而会更短,更易诱发猝死。因此,他们需要更全面的心脏检查。目前,国外一些职业比赛,都形成了专门对运动员实施心脏检查的标准。

  傅主任说,对普通人而言,适度的运动锻炼很重要,不过他建议普通人在制订锻炼计划前,特别是计划开始跑步前,最好先做一次心脏体检,尤其是那些有家族史,或者本身心功能就不好的人。

  检查项目包括:心电图,可检测出心律失常、心梗等显性的处在发病期的心脏病;运动平板试验,可动态观察心脏是否存在隐患;动脉硬化检测,可早期诊断和筛查出动脉硬化;心脏B超,判断心脏结构是否异常。在运动前后或运动中一旦出现胸闷、气急等不适感,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及时去医院专科门诊做详细检查。

  最后总结一下:一个人的心跳保持在每分钟六七十下,最有可能健康长寿。如果你的心跳次数远远高于这个数值,那你要锻炼了。如果你的心跳次数低于这个数值,那也要小心了。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葛丹娣 戎斌 王家铃 李前芳 编辑: 巫婧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