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油的时候,用一根长2米多的木槌,中心系着一根粗麻绳挂在梁上。黄金水往手心吐口唾沫,双手一搓,握住长2米多的木槌的一头,利用钟摆原理,让木槌撞上木龙榨身上的扦头,挤压茶饼榨出油来。
76岁老人打油动作依然矫健,势头起来,他会吼起打油号子,这是打油人摸索出来换气法门,在高强度的劳作中,让自己依然能保持呼吸的节奏。
吼号如歌,尤其是黄金水的号子,铿锵有力,穿透力极强。再配合咚咚作响的撞击声,这是山村的原生态音乐,一曲古法榨油的的交响乐。
在成百上千次的打击中,清香明亮的茶油从榨口慢慢流出。每50公斤油茶籽,可以打出13到14公斤山茶油,一车装满的木龙榨,可以打出40公斤山茶油。
榨油效率,比不上机器。但古法榨出的油,却依然有着不可取代的市场地位,在黄塘村,每天都有人驱车30多公里,从常山县城赶来,只为买上几十斤木榨山茶油。
黄金水说,机榨油和木榨油相比,木榨油打出来要香一点,但木榨榨的不太好看,机榨油稍微好看点,但香味不大好的。
在机械化生产的包围中,古老的“木龙榨”依然维持了顽强的生命力。
在油茶之乡,榨油机的轰鸣并不能掩盖木龙榨的号子。它比机器多了一层人情、文化以及传承。
“木龙榨”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