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浙江用关键词找自杀高危者 监控博客论坛等内容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9-11 14:44:49

  自杀集中在两年龄段

  据介绍,自杀者集中在2个年龄段:15-34岁、60岁以上。前者的诱因多为重大事件、变革,如失恋、高考失败、职场失利,多为冲动型;后者主要是因疾病或失去伴侣后的孤独感等。

  专家称,自杀意向可预防、避免,并可以治愈,有自杀倾向的人如向心理专家求助,6-8周就能打消坚决想自杀的念头。据媒体报道,去年9月10日“世界预防自杀日”前,上海进行的一项自杀预防与干预调查显示,在上海发生的112例自杀未遂者中,有95例经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干预,成功解除了心理危机,3个月后随访没有发生自杀行为。

  早报记者陆玫

  杭州某高校一名女生不久前割腕、服药自尽,并在微博上发帖“直播”自杀过程,朋友看到后报警,警方紧急介入,找到她后送医院抢救。“如果能及时从其此前的微博中识别出可能的自杀风险,悲剧也许就不会发生”,早报记者从浙江省疾控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所了解到,该所正开展一项预防自杀科研课题,致力于解决“自杀风险文字快速识别”,即通过文本关键词识别有自杀风险的人。

  “很多自杀者在结束生命前会通过文本、语言、行为等方式发出求救信号,一旦在博客内容、论坛等网络上出现这些文本特征,如果可以通过技术力量找到发布人,则可以对其心理状态、个性特征、躯体健康状况等自杀风险方面进行评估,以确认是否为自杀高危人群,如是,就可以及时干预,避免悲剧发生。”昨天,课题负责人方乐博士告诉早报记者。

  高危人群的文本特征

  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表明,2000年全球约有100万人自杀死亡,尝试过自杀的人则有10-20倍。据北京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2002年统计,我国每年有28.7万人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已成为我国15-34岁人群第一大死因。

  浙江省疾控中心将启动的课题名为“基于信息融合的自杀高危人群早期识别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自杀是精神卫生领域比较重要的问题,这个课题试图为自杀预防解决一些技术层面的问题”,方乐表示,希望通过三年时间,找到有自杀倾向的人在文本中有共性的关键词及其他相关特征。

  据透露,课题组将研究有过自杀行为、有自杀想法、普通人这3类人群,通过了解他们的博客、论坛、微博等文本信息,寻找自杀高危人群的文本特征。

  “想自杀的人可能有某些特征,比如突然开始写日记,收集与自杀方式有关的资料,常说"不想活了"、"生活没有意义"之类的话,安排身后事等,我们的课题就是想寻找这些特征中的文本特征—不仅要找关键词,还要通过技术手段判断这些词在特定语境中表达的意思。”方乐说,比如“自杀”、“绝望”,可能确实表达了自杀倾向,也可能是玩笑,课题组将运用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等多领域的专业知识,研究全面分析文本表达内容的方法。

  及时干预效果明显

  据介绍,目前该课题已完成准备和方案制定,今年将搜集被研究者资料,今后两年进行技术分析。除了过滤关键词,还将着力于“多源分歧信息的科学全面分析”、“危险和保护因素共存时的自杀风险综合评估”等,为自杀高危人群的早期识别和准确评估提供技术支持。

  心理专家表示,抑郁症患者、有严重身体疾病的病人、生活遭遇突然变故而心理承受能力偏弱的人可能是自杀高危人群。方乐介绍,自杀集中在两个年龄段:15-34岁、60岁以上。前者的诱因多为重大事件、变革,如失恋、高考失败、职场失利,多为冲动型;后者主要是因疾病或失去伴侣后的孤独感等。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杭州市疾控中心主任赵国秋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自杀意向可预防、避免,并可以治愈,有自杀倾向的人如向心理专家求助,6-8周就能打消坚决想自杀的念头。

  据媒体报道,去年9月10日“世界预防自杀日”前,上海市部分综合医院、精神专科医院合作进行的自杀预防与干预调查显示,在上海发生的112例自杀未遂者中,有95例经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干预,成功解除了心理危机,3个月后短期随访没有发生自杀行为。

 

来源: 东方早报 作者: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