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浙江省人民医院开出了省内首个“尿控”专科门诊,教病人如何控制排尿。有人会觉得疑惑,难道上厕所这件事还需要医生教?“尿控”专科门诊专家、泌尿外科副主任徐智慧副教授说,事实上,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及流行病学统计预估,我国尿失禁人口超过五千万,处于慢性疾病的前10位。
在开设“尿控”专科门诊前,就经常有病人找到徐医师看排尿障碍。这些病人因为支配膀胱收缩的神经受到了损伤,存在尿频、尿急、尿失禁等排尿障碍。
有一位女病人张女士(化名),50多岁,诸暨人,丈夫做房地产,家境富裕,原本生活幸福,但最近十年,张女士却被尿失禁折磨得痛苦不堪。
张女士一天要上40多次厕所,平均每隔半小时要跑一趟厕所,白天不敢出门,晚上睡不好觉,辗转治疗了十年,尝试过各种中西药、膀胱灌注、水扩张等疗法,药费路费治疗费花了十几万元,但效果甚微。找到徐医师时,张女士整个人憔悴不堪。
经过尿动力学检查,张女士被诊断为严重的“膀胱过度活动症”,很可能是之前患有的间质性膀胱炎损伤了膀胱黏膜后引发的。
徐医师说,张女士频繁上厕所,是因为主管排尿的神经不能准确向有关组织送达“开”、“关”的信号,导致无法控制排尿时间和有效排空膀胱,导致出现了包括尿频、夜尿、尿急、急迫性尿失禁等排尿障碍,这容易增加尿道感染的机会。经常反复性的尿道感染有时会产生急性膀胱炎、肾盂肾炎,严重时甚至会发生肾脏损害或尿毒症等并发症。
“排尿障碍的另一个影响是带给患者巨大的精神压力,很多病情严重的患者羞于走向社会,生怕在别人面前出丑,因而成为‘社交癌’。”徐医师说。
去年,中华医学会曾做过一项针对全国成年人尿频尿急的调查,调查了2万多人,结果发现,浙江人中有12%—14%的人存在排尿障碍,其中10%属于顽固性排尿问题。
徐医师说,对于排尿障碍病人,一般会先通过行为治疗改善,比如盆底训练,建议病人少喝水,如果控制不好,再加药物治疗,如果效果还是不理想,最严重的患者选择切除膀胱,但是切膀胱后病人需要长期留管,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目前,随着医学的发展,解决排尿障碍又多了一种新型治疗方式,就是植入膀胱起搏器。这和心脏起搏器的植入原理相似,当部分膀胱细胞显得过于活跃时,通过微电流调节,以此达到良好的控尿效果。这项新技术目前在国外临床上运用得较多。
据了解,引起排尿障碍的原因有很多,如感染、结石、肿瘤、外伤损伤膀胱神经等。徐医师提醒,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健康生活方式,不要经常憋尿,适当多喝水。排尿频率与喝水量、天气冷热、出汗多少、有无服用利尿剂、有无糖尿病等有关。若每天正常喝水1500-2000CC,正常排尿间隔在两小时以上。每天正常上厕所的次数应在8次以内,晚上起床上厕所2次以内,超过这个状况,就需要警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