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秋高气爽,正是各大高校开学的日子。又有不少新生将背着行囊,离开家乡,踏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大学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不少家庭也会为孩子准备上一整套入学“装备”,帮助他们开启一个全新的世界。你知道吗,衢州各个年代的大学生,入学时都会添置哪些物品作为自己的“装备”?
为了弄清大学新生“装备”情况,本报记者这几天为读者寻访了几代衢州大学生。下面,让我们搭上时光机,看看一些年代的大学生在走进象牙塔之前,都为自己准备了什么。
时光机停靠2013年:
装备物品:智能手机、手提电脑、新衣服
花费金额:七八千元
衢江区全旺镇的余晓霞,是重庆大学景观建筑专业的大一新生。9月5日开学的她,已经在9月2日乘坐火车到达重庆,先玩,熟悉一下环境后再去学校报到。
跟随她一同前往重庆的行李中,有一部智能手机,还有一台手提电脑。这是她的哥哥姐姐在获知她考上重庆大学后给她买的礼物。她的同伴们几乎都有这样的待遇,无论这个礼物是来自于家长或是亲戚。
此外,她还为自己精心挑选了一些衣服,“因为第一次出远门在外生活,所以几乎整个暑假都跟朋友们在外面逛,买足了各个季节要穿的衣服。”余晓霞说,而床单被罩等也在她添置的范围内,“因为学校只在军训的时候发一套,换洗的衣服还是要自己买自己带”。
算上哥哥姐姐送给她的礼物,她的开学“装备”价值七八千元。她的同伴,“装备”价值也跟这个差不多。
时光机停靠2002年:
装备物品:单色屏手机、随身听或CD机
装备价值:三千元左右
小柚在2002年成了杭州师范学院的一名新生。得知她被录取后,父母第一时间带着她去买了一部手机,“我到现在还记得是摩托罗拉,蓝色单色屏,手机上还有个小天线”。
除了手机,小柚的父母并没有过多地给她购置其他物品。“同学里,有些人的父母会买个新的随身听,但是我之前已经有了一个,就没有买。”而她的朋友小王则得到了贵重的礼物:一个CD机,松下的。“当时还没有什么Mp3,个人电脑也还没有像现在这么普及,能有一个随身听或者CD机,大家都觉得十分开心,很兴奋地买了很多卡带和CD。”
“床单、被罩什么的学校有发,不用准备,只要买些生活用品就足够了。”小柚说,当时大家的“装备”花费基本在三千元左右。
时光机停靠1993年、1997年:
装备物品:随身听(多为爱华牌)
装备价值:几百元至一千元
林蒽在1993年离开衢州去嘉兴上大学。那一年,他们的生活里还没有出现BB机,电话费还很贵,“通常我们都是到学校的公用电话亭里给家里打电话的,接通后挂断,等着家里打过来”。
林蒽说,那时候,大学新生入学得到的最让人兴奋的礼物就是随身听。那时候,爱华牌的随身听是最常见的。“我比较幸运,表哥送了我一个索尼的随身听。”为了这个随身听,林蒽又专门去商场里配了一副100多元的索尼耳机,“这在当时简直就是奢侈了。”林蒽的“装备”价值几百元。
转眼到了林蒽大学毕业的1997年,龙游姑娘陈洁去杭州上学,家里为她挑选了一个摩托罗拉的BB机,并带她去商场里买了爱华随身听,以及一身几百元的衣服,“妈妈说,大学生要穿得体面点”。
陈洁大学入学“装备”价值一千元左右。
时光机停靠1988年:
装备物品:被褥、脸盆等生活物品
装备价值:一百元左右
刘建军是在1988年去往金华,成为浙江师范大学的一名大一新生的。那时候的大学不提供被褥,学生需要自己购买。“有些条件好的家庭就买新的,有些条件一般的,拿上高中住校的被褥就去学校了。”刘建军回忆,他属于比较幸运的,家里为了他上大学,给他准备了一套全新的被褥,还给他做了一套新衣服。
“我们那个年代,都是铺盖一卷,爸妈送着就去坐长途汽车了。”刘建军说,他那些考到上海、北京等地名校的同学都是这种状态,连行李箱都少有人用。
钱基本花在了添置被褥、脸盆等生活用品上,“感觉没什么用钱的地方,一个学期大概也就百来块,还是用来坐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