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文学
清代皇室典藏古籍“天禄琳琅”将修复(图)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8-28 09:55:49

  昨天,在国图稽古厅内,一册册待修复的“天禄琳琅”书目静静躺在展柜里。 方非 摄

  清代皇室典藏珍贵古籍“天禄琳琅”中破损严重的册叶即将得到修复。昨天,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宣布启动“天禄琳琅”珍贵古籍专项修复工作,计划用四至五年时间,对国图所藏“天禄琳琅”中损毁严重的300余册约15000余叶进行精心修复。这是国图继《赵城金藏》、《永乐大典》、西夏文献、敦煌遗书等国宝级珍贵文献之后,又一次文物级别高、修复数量大的专项修复工程。

  “天禄琳琅”是清代内务府藏书的专称,多为宋、元、明善本精华,是中国古籍中的奇珍。清末民初,由于战乱、保管不善、巧取豪夺等原因,“天禄琳琅”藏书从故宫陆续散出,散落在世界各地。据统计,现存600部左右,主要收藏在国家图书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外大陆还有41家公藏单位、5位私人藏家收藏有“天禄琳琅”古籍。

  昨天,在国图稽古厅内,一册册“受伤”的“天禄琳琅”书目静静躺在展柜里,其中的一册《史记》已经完全炭化,黑乎乎像一块砖头,叶面已很难展开。旁边的一册《春秋经传集解》则有明显的水淹痕迹,皱皱巴巴。其余一些古籍上面还布有密密麻麻的虫蛀小孔。“有的一叶纸上就有五六百个虫蛀小孔,看着都麻得慌。”修复项目带头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籍修复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杜伟生介绍。

  其实,1958年国图收藏“天禄琳琅”珍籍后,就为其提供了恒温恒湿的保存条件及完备的防火、防盗设施,但由于这批文物入藏前曾遭水浸等损害,部分古籍破损严重。从今年最新的整理和统计可知,国图所藏近300部3500余册“天禄琳琅”古籍中,约10%即300余册共15000余叶存在严重的纸张糟朽、絮化、粘连,原装帧结构解体以及装具严重破坏等问题。一些书叶机械强度很低,无法展阅的古籍已属于一级破损古籍,急需抢救性修复。

  由于已经有修复《永乐大典》、《赵城金藏》等重要典籍的丰富经验,国图“医治”这些受伤古籍有很多办法。粘连的书叶可以展开,虫蛀的小洞可以修补,糟朽的书叶经过清洗、脱酸等处理也可以干干净净、平平整整。不过,杜伟生强调“修旧如旧”是古籍修复的根本原则。他掏出一张纸,上面密密麻麻列着修复“天禄琳琅”的原则:安全第一,保证真实,文字信息不能伤,对古籍采取最少干预,修复要具有可逆性,对前人的修复痕迹要给予保留,修复采取与前人相似的手段等。其中,对“相似手段”一项,专家们还特地做出了解释。

  原来,“天禄琳琅”作为清宫的特色专藏,其特色就是所钤的印章和装潢风格。入藏典籍在装帧上采用彩锦函套和书衣,或各色绢面书衣、黄绢包角,追求变化而不拘一格,呈现出典型的皇家装帧气派。故宫博物院图书馆研究员朱赛虹介绍,清代同治末年、光绪初年,也曾对“天禄琳琅”进行过大规模整修,因此留下很多资料。如今人们可根据这些记载,最大程度采用相似材料恢复古籍原貌。国图甚至已为装具破损的古籍选定了楠木盒子当新“家”。

  国图目前已查点出《春秋经传集解》、《孔氏六贴》等分藏两地需要合璧的珍贵典籍,在启动专项修复的同时,也开始了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交流。“我们已将台湾缺少的部分典籍做了仿真数字化处理,欢迎台湾相关机构前来合作。”国图副馆长张志清说。

  名词解释——天禄琳琅

  天禄琳琅是清代内府藏书的专称。乾隆九年(1744),乾隆皇帝命内臣检阅秘府藏书,甄选善本进呈御览,列于昭仁殿,御题“天禄琳琅”。“天禄”一词取汉代宫廷藏书阁“天禄阁”之名,“琳琅”即美玉,意谓内府藏书琳琅满目。乾隆四十年(1775),乾隆帝命人撰定《天禄琳琅书目》,收录422部。但嘉庆二年(1797),乾清宫失火殃及昭仁殿,致使藏书焚毁殆尽。已是太上皇的乾隆大怒,遂重新甄选善本入藏,编定《天禄琳琅书目后编》,著录664部。每一部编进书目的善本书均加盖钤印,分别是“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八征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乾隆御览之宝”等属于乾隆帝的玺印,以及《后编》既成后另钤的“天禄继鉴”,这也就是通常所称的乾隆五玺。天禄琳琅藏宋、元、明珍本甚多,有“内府所贮图书,具于天禄琳琅”之誉。

来源: 北京日报 作者: 李洋 方非 编辑: 黄鑫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