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湖南省或可能出现夏秋连旱 一天蒸发22个西湖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8-18 09:47:07

  无论外面多么干旱,也丝毫不影响浏阳淳口镇七旬老人许湘桂的生活—他在自家后门的山丘下挖了一个山洞,洞内温度约10摄氏度左右,成了大伙儿的避暑胜地。

  降水较历史同期均值偏少近8成

  然而,像许湘桂这样悠闲度夏的,在8000万湖南人中寥寥无几。

  7月1日以来,湖南天气进入“蒸馒头”模式。全省平均降雨38.5毫米,较历年同期均值偏少78.5%,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同期雨量最少年份。衡阳、邵阳、娄底、长沙等地市的部分站点近两个月无有效降雨,衡南县斗山桥站6月3日以来已连续72天无有效降雨。湖南的高温天数、高温最长持续时间、极端最高温、日平均气温等指标均打破有气象数据以来的历史纪录。

  连续干旱造成全省3.42万个乡村受灾,85%以上的土地面积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湘中及湘西南大部约14万平方公里(约占66%)出现了中度以上干旱,其中衡阳、邵阳、娄底等市的部分地区约6万平方公里重度干旱。全省330万多人出现饮水困难,2167万亩农作物受旱,有3707条溪河断流,2822座小型水库、52.3万处山塘干涸。

  湖南省防指分析说,全省水利工程可供水量仍在逐渐减少。目前,湖南省以灌溉为主的水利工程蓄水量约65亿立方米,自7月15日以来,日均减少2.2亿立方米,相当于一天蒸发掉22个西湖的蓄水量。

  地形是造成地域气温差异的主因

  湖南防指的消息表明,今年大旱,湖南27个县市极端高温破历史极值。在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整点气温实况排名中,湖南多地榜上有名,12日时湖南最多曾有8地上榜。

  湖南省气象局专家邓晓春认为,地形是造成地域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湖南省内两处地势下沉区域:一处为西洞庭湖到张家界以东,主要为河谷地区,地势下沉;一处为衡阳或周边区域。在9个重度高温热害县市中,除长沙外,其余8个均位于衡阳区域,衡山更是以45天高温持续天数位居榜首。

  据悉,湖南大旱中,长沙持续高温为各地市之最。

  湖南省气象台专家告知,长沙位于副热带高压偏东,副高控制的区域盛行下沉气流,地面空气持续增热。往年的副高都会被北方冷空气系统或南方台风系统冲断。今年到目前,由于北方系统和南方系统的弱势,长沙与四次降温机会失之交臂。长沙连续近50天的高温干旱,不止人受不了,连树都“叫苦不迭”。2008年冰灾过后,长沙麓山景区管理处补栽100多棵银杏树。在烈日的烘烤下,大多数叶子开始变黄、发蔫。麓山景区管理处负责人说,因为持续干旱,银杏树自我保护提前进入了“休眠”期。而以往,银杏树要到12月上旬入冬时才会“休眠”。

  人工降雨成抗旱重要手段

  抗旱已成为这个夏天湖南的关键词。近两个月来,全省共投入抗旱劳力350万人,启动抗旱泵站1.8万处、机动抗旱设备41万套、运水车辆1.3万台,人工降雨成为抗旱的重要手段。

  在灾情最严重的衡南县,气象局局长成少丽被群众称为“及时雨”:带领人工降雨党员小分队在外追云逐雨,已连续4个星期未休假。7月17日,为抓住台风苏力外围云系的尾巴,他们顾不及吃晚饭,往返100多公里,为部分乡镇带来20多毫米的降雨。

  据了解,从7月1日至8月12日,湖南省14个市州开展增雨作业613次,发射人雨弹11980发,火箭弹1108枚,作业影响面积累计达到4.2万平方公里,增加降水约3.9亿立方米,对减轻旱情起到了一定作用。

  但据气象部门预测,湖南省高温少雨天气仍将维持。8月中旬至9月上旬全省降雨趋势是南部地区接近常年或略少,其他大部分地区偏少1至2成;气温较常年偏高,极端最高气温仍可达40至41℃。湖南省防指8月16日的旱情综合分析报告称,虽然受“尤特”强台风外围云系影响,湖南湘南、湘西部分地区出现降雨,但由于前期降雨严重偏少,秋季降雨又为偏少趋势,不仅出现夏秋连旱的可能性极大,还可能会影响到冬季。

  而另外一个新情况是,当前的旱情正由农村向城镇蔓延,目前已经有7个县级以上的城市供水受到严重影响。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作者: 王逾婷 编辑: 单春盈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