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公司删“工作记录”为扣辞职者钱 同事帮忙举证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8-05 10:41:02

  日前,沈阳市民高晓(化名)打赢了她生平第一场官司,从前老板处获得了被扣发的工资1300元。官司能赢、钱能到手,还多亏了她的同事帮忙举证,证明她真的来上班了。

  前任放话这活不好干

  2010年7月,高晓应聘至沈阳某仓储管理公司担任会计工作,月薪2700元。“小高,有句话我也不知道怎么跟你说,反正这个工作可不好干,你得留点神。”高晓入职后,前任的王姐交接时就丢下了这么一句话,让她顿时不安起来。但由于初来乍到,高晓不敢多问,王姐也不愿多说,不久王姐就离开了公司。“到底怎么个不好干呢?”得到了王姐的警示,高晓处处小心,生怕犯错。在随后的工作中,高晓逐渐发现这是一间家族企业,核心部门都由老板的亲属掌控,像她这样家族以外的员工,只能对家族成员的要求唯命是从。

  上班被拉进“讨薪联盟”

  “高晓,我是王姐,我现在在公司大门口呢,你能出来接我一下吗?我回公司办点事。”

  2011年春节前,高晓接到王姐的电话。高晓将王姐领进了公司,王姐直接去了老总办公室。大约半小时后,王姐铁青着脸走出来。第二天,公司就出台制度,要求全体员工出入必须刷卡,禁止带非公司人员进入公司。“王姐都离职半年了,怎么又回来了呢?”正在高晓百思不解的时候,QQ弹出对话框,王姐把她拉进了一个“讨薪联盟”QQ群。群成员一共8个人,都是公司的离职员工,而这些人无一例外在提出辞职后,公司都以各种理由克扣工资。那天王姐来公司,就是来讨薪的。王姐告诉高晓,公司通常的做法就是“只要你一和老板说辞职,公司当日起就找各种理由不给你发工资了,你又没时间、没精力为1、2个月的工资老去找公司,最后你就自己放弃了”。

  提出离职被扣千余元

  2012年8月,高晓向公司老板提出了离职,王姐的遭遇也如魔咒一般在她身上应验。

  公司在接到离职申请后,要求她继续工作到10月31日,与继任者完成工作交接,再办理离职手续。但在交接过程中,公司更换了两位继任者,以至于到了10月31日高晓还没有与第三位继任者完成交接。

  而在高晓提出离职后,公司就停发高晓的8、9、10三个月工资,称离职手续办理完后一起发放。11月份,交接终于完成了。2013年春节前,高晓终于拿到了工资,但少了960元,11月份工作的7天也没有计算工资。一问,公司要求高晓继续工作到11月末,但遭到拒绝,公司视高晓11月份旷工,因此罚款千余元。

  同事作证她上班了

  高晓把这些遭遇告诉王姐。“一共就1000多块钱,我看你还是放弃吧,我们一开始都去公司要过,但根本要不来。”王姐说。

  高晓始终咽不下去这口气,最终向公司所在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由于公司删去了她11月份的打卡记录,取证无法进行。“高姐,你是要告公司吗?我给你作证。反正我也不想干了。”高晓提起仲裁的消息在公司传开,很多员工对自己的未来感到担忧,刚刚接替高晓的小艾很快也提出了辞职,并主动为她作证。

  小艾的证明被劳动仲裁委员会采信,最终经仲裁委员会调解,公司支付高晓扣发工资共计1300元。

  白领吐槽

  跳槽就有经济损失

  “我跳过两次槽,每次多少都有点经济损失。 ”顾骏经常在东北各地出差。公司规定,业务员每个月必须在统一时间办理报销,但大家总出门在外,经常错过报销日期,财务会宽限几天,或者干脆让部门主管帮忙办理。今年4月,顾骏提出辞职,但因为出差,手上还有500多元的差旅费没能报销。公司以延误报销日期等理由拒绝报销。

  网友支招

  拿报纸拍工作照

  与公司发生劳资纠纷,怎么举证?

  网友“我和你有缘”:要想证明自己上班了,干脆每天拿当天的报纸,在办公室拍张照片得了。

  网友“我想我是海”:不妨大家集资另外购买一套打卡设备,以免将来公司赖账。

  公益律师王龙江:上述证据属于间接证据,证明效力有限,仲裁机构和法庭未必采信。员工可以搜集工卡、工牌(最好盖有公章)、工服、考勤、打卡记录、业务表、银行工资发放记录、与单位通话录音、录像、证人证言、社会保险缴费记录、有你名字和公章的文件等作为证据。

  此外,QQ的聊天记录、公司内部邮件等,是不能够直接作为证据使用的。如白领群体遭遇老板的类似克扣问题,建议先协商,不成的话取证后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来源: 东北新闻网 作者: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