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锣鼓巷游人如织。王峥摄
笔者近日自东城区政府获悉,南锣鼓巷这条不足800米长的古巷现在日均接待游客量达2万人次,端午节小长假期间竟达到了10万人次,数量直逼故宫。
笔者昨日下午乘坐地铁来到南锣鼓巷,下车的人几乎占到车厢的一半。虽然南口的地铁仍在施工,但胡同内的游人已经摩肩接踵。
过客、文宇奶酪等特色餐厅门前的人络绎不绝,一家特色小吃门前的队伍竟也排了5、6米长。没走一会儿,就会路过一家文创小店,里面挤满了客人。笔者注意到,一些餐饮店只有晚上营业,店内只有6张小桌,且只接受订位。“这还忙不过来呢!”负责接待的服务员说。
笔者自东城区政府拿到一份数据,自6月份以来,南锣鼓巷接待的游客日均已达2万人次,周末可达3至4万人次。一到节假日,游客人数更是攀升至10万。“这仅是我们保守的估算。”据南锣鼓巷建管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来南锣鼓巷的游客数量逐年攀升,光今年六月份南锣鼓巷街区接待游客数量与去年同比就增加了近一倍。“这还不算雨儿胡同、黑芝麻胡同这些和南锣鼓巷相连的胡同内的人数。”该负责人说。
这条古巷为何吸引了这么多的人,这些人和去故宫、天坛等景区游览的游客又有什么不同?
“故宫、天坛这样的5A级景区,是北京经典文化的浓缩。第一次来到北京的游客,这里肯定是首选。但是对于那些第二次、第三次来北京的游客,这样的景区已经不具备吸引力。皇城的文化、北京的民俗文化、市井文化,成为这些第二次、第三次来京游客的关注点。”东城区旅游委副主任郑芳回答了笔者。
南锣鼓巷和它周边的几条胡同,是我国惟一完整保存着元代“里坊制”胡同院落肌理的地方,在南锣鼓巷里面还有很多由四合院改造成的饭店、餐馆。这种只有北京才有的生活气息吸引了许多外国人前来“探秘”。
郑芳给笔者举了个例子,位于南锣鼓巷前鼓楼苑的秦唐府7号院,来这里居住的几乎都是法国人。“现在这里每天的房间都是满的,如果想要预定,必须提前半年。”郑芳说。
“同时,南锣鼓巷内的特色餐饮、文创小店也引起了许多中国年轻人的兴趣。”郑芳告诉笔者,南锣鼓巷内的业态十分丰富,不同的人群可以寻找到自己的乐趣。四合院式的住宅、特色的餐厅、中国戏剧的最高学府、散落在南锣鼓巷内的名人故居……这也是为何南锣鼓巷游客人数逐年攀升的重要原因。
“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将具有元、明、清三代厚重历史积淀的皇城文化与现代人的需求相结合。”郑芳告诉笔者,南锣鼓巷仅仅是东城区旅游业态转变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这种立体式旅游营销模式正在冲击着传统景点式旅游,作为一种现代的旅游模式为人们所接受。
郑芳说,东城区利用年轻人推崇的新型信息传播方式宣传自己。新浪微博上,“东城旅游”的粉丝数量已近21万,各种互动形式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区旅游委推出的“东城旅游”应用软件每个季度就会更新一期,手机用户只要下载就能看到最新的东城旅游资讯。东城区还和国外知名的旅游电子系统“newsletter”进行合作,每个月都会向国外的专业旅游用户投放东城区的重点活动。在市旅游委的官方Facebook(脸书)平台上,也会不时播放东城区的旅游宣传片和旅游宣传资讯,向世界推广东城。“通过全方位、立体式宣传,让更多国内、国外的游客了解东城区丰富的旅游资源,而不再是故宫、天坛。”郑芳说。
通过发掘和推广,无论是高端还是大众,国内还是国外,这些不同层次的旅游人群都被东城区所吸引。郑芳告诉笔者,今年1至6月份,东城区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77.85亿元,同比增长7.6%;来东城区旅游的人数3497.8万人,比北京容纳的户籍人口还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