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教育频道 > 教育新闻
高职毕业生逆袭“史上最难就业季”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7-25 09:01:22

  据教育部统计,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但2013年岗位数同比平均降幅约为15%,北京毕业生签约率总体不足三成。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的高技能人才却在如此恶劣的就业环境下依旧保持分别为98%和78%的就业率和签约率,不少学生都在今年年初就到用人单位进行实习,并凭借自己极强的学习能力和工作技能最终获得正式入职。

  “抓机制、抓市场、抓教育、抓保障、抓调整、抓回炉”这便是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率先提出的就业“六抓模式”。

  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贺继伟向记者解释,所谓抓机制就是实施院、系两级“一把手工程”,成立由书记院长任组长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并通过一个院领导联系一个系部,一个系部领导联系一个专业群,一个教研室主任联系一个专业,一个班主任负责一个班级,一名专业教师联系一名就业困难学生,形成全方位促就业、全员抓就业、全过程落实就业的新局面。学院还与相关责任人签订毕业生就业责任书,制定了严格的奖惩机制,这极大地调动了全员就业的积极性。

  学院紧盯市场,与全国数百家企业形成良好合作关系,并与部分企业深度合作启动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学院每年还组织百余场招聘会,不断地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

  在学生教育方面,2008年学院便率先在全国高职院校中将“职业基本素养”纳入思政教育课程,开发了以“十个学会”(学会敬业、学会诚信、学会务实、学会表达、学会协作、学会主动、学会坚持、学会学习、学会自控、学会创新)为核心的德育教育教材。

  针对就业困难不能适应岗位的学生,学院还设有“回炉”制度,再次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并由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和培训。

  学校通过引入专业教育咨询公司的第三方调查统计结论,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以符合时代发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技术性人才。

  此外,学校还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资金、场地等方方面面的保障,确保学院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

  -就业故事

  “3+2”项目毕业生被人民大会堂管理局录用

  今年19岁的刘新宇在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龄已经有5年了,几天前,他刚刚结束自己在人民大会堂管理局长达半年的实习期正式入职。作为学校中专、大专连读的“3+2项目”的学生,刘新宇在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学习了5年。

  他告诉记者,当初家里人决定送他来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主要是觉得学校环境比较好,而且从网上了解到学院的师资力量雄厚,有很多既有理论知识又会技能操作的“双师型”教师。最令刘新宇印象深刻的就是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是单纯的“啃书本”而是理论实践相结合。刘新宇所学的专业是机电一体化,一年里,学生们有一半的时间学习理论基础,还有一半的时间则能到实验室、校办工厂等由学校提供的教育资源中实践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

  在学校期间,刘新宇拿下了多个证书。在去年11月学校组织的大型招聘会上,刘新宇选择了人民大会堂管理局,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青睐,并于今年1月开始正式实习。刘新宇坦言“并不是工作当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在学校都学过,但学校给我的是一种学习的能力,让我面对新东西时能够自己去解决”,最终在同期多名实习生中,刘新宇脱颖而出获得了人民大会堂管理局的工作合同。

  毕业生获全国大赛奖项获用人单位破格录取

  “一张证书改变我的人生”。今年毕业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学生郑胜辉告诉记者。在学院期间,郑胜辉一直是个活跃分子,参加社团、协会、比赛,获得了“全国电子技能大赛二等奖”、“创新杯一等奖”等多项殊荣。原本以为只是一纸证书,没想到却变成了他就业的金钥匙。

  郑胜辉来自河北邯郸,在去年11月学院举行的大型招聘会上,他向中国航天科工二院递交了一份简历。但因为航天科工二院只招收具有北京户口的学生,所以郑胜辉对此并没有报太大的希望。直到有一天,学校老师找到郑胜辉,问他是否愿意到航天科工二院实习,这让郑胜辉大吃一惊。

  原来,按照一些硬性指标的要求,郑胜辉的确不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但他那些国家级、市级竞赛的奖项却吸引了用人单位的眼球。学院就业指导中心贺继伟告诉记者,航天科工二院的招聘负责人是一个特别“爱才”的人,单位正需要这种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郑胜辉所获得的这些奖项,充分说明了他在专业领域的天赋,因此航天科工二院决定破格录取郑胜辉。

  实习阶段,单位就为郑胜辉提供了食宿、实习工资。入职后,单位还将为郑胜辉提供“五险一金”,同时还有可能帮郑胜辉解决北京户口,这都让郑胜辉欣喜不已。

来源: 北京晨报 作者: 记者王璐 编辑: 巫婧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