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教育频道 > 教育新闻
“后示范”时代高职发展需要“顶层纠偏”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7-15 15:13:27
  长期以来,对于高职教育的发展形势,国内一直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乐天派”认为,近十多年来,中国的高职教育取得了突飞猛进式的发展,不仅在校生人数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而且历年的毕业生就业率也一直居高不下,远超本科生甚至研究生;而“唱衰派”则持完全相反的观点,普遍认为高职大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显性体现,进入新世纪以来,除全新创办的本专科院校外,全国有300多所高职高专院校升格为本科高校,同时又有若干所中专学校升格为高职高专院校。

  高职院校的大扩容,虽然满足了社会对人才学历的要求,但却以育人质量的普降作为代价,以高等教育的声誉贬损作为代价。高职院校办学条件尤其是硬件投入大幅改善的背后,是资源使用率低得惊人。由于缺乏吸引力,近几年全国高职院校普遍出现生源危机,在很多省市的高考录取中,总分750分的试卷只考180分、160分,甚至只有120分,也都能被高职院校录取,导致高职院校逐渐被固化为弱势群体子女不得不就读的高校。

  笔者无意于妄断上述两派观点的对与错。显而易见,他们列举的都是事实。于是,令人纠结的问题便出来了:高职毕业生普遍深受欢迎,高职教育为何却始终缺乏吸引力,录取分数线何以会一降再降?高职教育为经济发展作出了有目共睹的巨大贡献,为何却没有与之对应的社会地位?这两个问题,应当成为我们在高职1.0时代苦苦追索,在高职2.0时代盲目狂欢之后,迫切需要深入思考的战略性问题。

  国内职教专家俞仲文先生曾撰文将示范建设之后的职教发展时期戏说成高职3.0时代,确实非常形象、贴切。众所周知的是,“版本”的升级,绝非对过往工作的全盘否定,而是有选择地吸收和有针对性地突破,用在教育的改良上再贴切不过。

  这些年来,我们听多了也听惯了“顶层设计”。确实,正因为有了中央的高瞻远瞩和科学的顶层设计,才会有全国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进而成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同时,毋庸讳言的是,也正因为我们的顶层设计尚存在令人遗憾的瑕疵,才会导致如今的高职教育发展陷入“很重要”、“离不开”却又“看不起”的恶性循环,并一步步地将职教发展带入误区、逼进死胡同。

  对此,我们的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并非没有发现,而是早有警觉,并积极采取多种举措加以应对、补救。如针对生源日益枯竭而推行的高职“注册入学”制度、面向城市外来人口制定的开放高职政策;针对高职吸引力不足而采取的降分录取、中高职衔接、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免试入学等政策;针对校企合作难于实施而研究出台强制政策,以及将逐渐推行的高职与本科分类考试、分开录取政策,等等。显然,相比“顶层设计”的高要求,这些临时应对措施无异于“亡羊补牢”式的“打补丁”,而未能从制度层面触及引发恶性循环的根本性问题,其实际效果自然非常有限,迫切需要从治本的角度对顶层设计进行“纠偏”。

  在大众的习惯思维中,说到教育之困境,必然会有人朝教育部吐口水,抱怨教育部不作为,而要论高职教育之衰,教育部总归也脱不了干系。然而,从职教纵横交织于经济、社会领域的特点看,从高职发展的现状看,在现有的政策、体制框架内,高职良性发展的“顶层设计”远非教育系统单方所能胜任、所能企及。要解决高职教育的困境,必须有教育、人社保障、工商税务等多部门联动出拳,以提升高职吸引力为宗旨,着眼于解决读得起、争着读、体面就业、畅通发展、不受歧视等实际问题,对现有的政策体系和顶层设计进行系统化的“纠偏”。唯有如此,职业教育才能在真正履行推动和引领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社会进步等职责的基础上,得到健康、持续、良性的发展。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作者: 编辑: 单春盈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