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市民从“死亡之城”提篮桥监狱门口路过。
与提篮桥监狱一墙之隔的老旧居民楼前,小朋友们在追逐打闹。文/片记者寇润涛
英国人1903年修建、被称为“死亡之城”的上海提篮桥监狱是中国仍在使用的历史最悠久的监狱。然而,到2020年上海人口将猛增至3000万,而这个位于闹市区的监狱却占据了宝贵的土地。
提篮桥,这座曾经庇护过犹太难民的老建筑历经了百余年的沧桑,不可避免的破损陈旧,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居民要求改造的呼声日益强烈,但由于监狱的存在,实施起来困难较大。
今年7月初,因为国外媒体关于提篮桥监狱将搬迁的报道,这里的居民看到了生活改善的希望。
对于提篮桥监狱的搬迁,上海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说:“我们会保留值得保留的部分,但城市改造和发展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同时,在改善居民生活上,提篮桥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也认为:“保护历史建筑,不该是居民的包袱。”
因为监狱 所以难以启齿
7月初,一则国外媒体关于“死亡之城”提篮桥监狱即将关闭的消息,引发了人们对这座百年监狱的关注,不少游客赶到提篮桥监狱外“合影留念”。
同时,生活在这周围的居民,同样关心着这座监狱何时搬走,期待着借此改善一下自己的住房条件。
上海提篮桥监狱的西侧一墙之隔,有一座三层高的居民楼,独栋成院。在靠近监狱一侧的院墙上,有个一米多宽的铁门,也是这栋居民楼唯一的出入口。
赵东黎老人的报摊就在铁门旁边,年近70岁的他也是这栋居民楼的老住户之一。
“这栋居民楼年岁可久了,是英国人在修建监狱时,一起盖起来的,很早以前是英国人的监狱宿舍。”老赵边说边用手摸了摸楼梯口斑驳的墙皮。
尽管居民楼已显得破旧不堪,各类生活杂物随处堆砌,但是从窗上的圆形拱券和带有装饰的圆柱上可以看出这栋建筑的国外血统,老赵提醒记者说:“这属于安妮女王复兴式建筑风格,在19世纪末非常流行。”
然而,提篮桥不像上海其他片区那样,留给后人精彩的名人回忆。在大部分上海人的印象中,提篮桥就只有提篮桥监狱,是一处有点难以启齿的次级地区。因此,住在提篮桥的上海年轻人,甚至都要再三跟别人说明,他家住的是新盖的房子,而不是那破烂的里弄。
同样,在老赵住的这栋老居民楼里,除了祖辈生活在这里的老住户,并没有年轻人前来买房、租住。
“之前有不少人对提篮桥监狱和周围的老建筑感兴趣,拍照片、拍录像,他们就是为了好玩。”老赵说,他后来对这些拍客们有一些反感,原因很简单,“如果你要拍,就多看看我们现在的居住条件,生活确实太困难了。”
老赵以前是一家国营企业的工人,退休后按月领退休金,再加上现在经营的报摊,吃穿并没有太多顾虑。但是,谈起居住条件来,老赵满肚子苦水。
“一家五口人,都挤在不足100平米的房子里,稍微有点钱的本地住户早几年都在其他地方买了房子搬出去了。”老赵说。
老赵所住的这栋三层居民楼中,目前还住着十多户居民,几乎每户人均面积都不足20平方米。楼道内光线很暗,斑驳的墙皮用手一碰就脱落,各家各户的厨具堆满了狭窄的过道、走廊。
“为了省地方,孩子住的床都是上下铺,吃饭的桌子都能折叠。”老赵说。
对于这样的生活环境,老人们也许还能适应,但是新娶进来的媳妇可就受不了了。两个月前,孙佳英老人的孙子结婚,由于没有钱买房,原本打算着婚后和老人一起住。但是,住了没两天,新婚的小两口就搬出去租房子住了。
说起这些事情,孙佳英老人一脸的无奈,她说:“新媳妇嫌洗澡间太简陋了,确实也是这样,房子老,窗户密封也不好,用纸糊糊毕竟不是那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