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婷在比赛中。
在捷克U20(20周岁以下)世青赛折桂后,中国青年女排前天载誉回京。时隔18年再度在世青赛夺冠,让这批本来默默无名的女排“小花”们进入了大众的视线。
不过,一个青年组别的世界冠军,无法掩盖中国排球后备力量薄弱的现状。率队凯旋的中青队主帅徐建德,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他冷静表示,“一个冠军说明不了太多问题,我仅仅希望这个冠军能吸引更多青少年参与排球运动,这是排球发展的根本。”
喜:总局加大培养力度
回顾历届世青赛,中青队成绩相对稳定,除1995年首度夺冠外,还曾多次跻身三甲。直至2009年,当时的中青队因阵容不整仅获第10;同年,中国少年队在世少赛中也只排名第13,两支女排球队均创下历史最差战绩。中国女排后备不足的问题开始显露。
北京奥运会后,国家体育总局决定下力气培养排球后备力量,于2010年发布新规,确定全运会排球项目增设青年组,实施“321”奖励方式(各组别冠、亚、季军分获3、2、1枚金牌),此举是为了促使各地方重视培养年轻选手。
据一位女排青年队教练介绍,目前我国排球人口萎缩的困境有所缓解,“比较完整的梯队应该是少体校-青年队-成年一线队,真正拥有这种体系的排球省市区以前屈指可数,这几年慢慢多了。”在该教练看来,中青队此番夺冠就有赖于总局政策的倾斜。徐建德也认为,全运战略是重要因素,“全运会排球设置青年组,地方队抓得紧,小队员的能力明显加强了。”
忧:一个冠军≠复苏信号
刚刚夺得世青赛冠军的这支中青队,涌现出数名“潜力股”——主攻朱婷、副攻王宁、自由人黄柳燕均已入围郎平执教的国家队大名单。
谈及弟子们的表现,徐建德也不吝夸奖之词:“夺冠与她们的刻苦训练是分不开的,我希望更多队员将来成为国手。”
不过,在郎平看来,中青队队员要想达到国家队的标准,尚有很长一段路,“需要花时间、精力去雕琢、培养”。郎平认为,即使现在入选国家队的队员,不少人的基本功也不扎实,这制约着中国女排重返世界一流。
另外,还有一个因素不容忽视。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青少年排球训练的专业化要早得多。中国青少年球员的专业化训练经历及比赛经验相比同年龄段的欧美球员,要多得多。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国球员的这种“优势”,将逐渐丧失。
叹:排球人口大幅萎缩
谈及此次中青队成绩斐然,国家体育总局排球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李全强直言不讳:“世青赛只是一次比赛而已,不能完全说明问题。比起巴西、意大利等国,我们的后备力量依旧薄弱,这不是一次比赛能改变的。”
如今,国内的注册排球运动员仅有2600多人,其中一线队球员不足300人,这一数字甚至不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十分之一。
有业内人士表示,中国可能是世界女排强国里,排球群众基础和学校排球开展情况最差的。相比之下,近年战绩彪炳的美国女排,背后坐拥庞大的排球人口,该国每年大学生女排联赛参赛队达千余支。
如何夯实排球运动基础?某位地方队教练告诉记者:“最直接也是最功利的办法,就是全运会青年组的比赛一直存在。为了全运会出成绩,各个地方就会重视,这样排球人口有望提升。”
朱婷:“未来之星”尚需磨砺
这支中青女排阵中最引人关注的,当属本届世青赛MVP(最有价值球员)朱婷。由于在国际赛场表现抢眼,现年19岁的朱婷甚至被媒体冠以“未来之星”称号。但她很清楚,自己离明星级球员还有很大差距,“我在技术上有很多不足,希望以后变得更强。”
朱婷来自河南周口,场上司职主攻,身高1米95、扣球高度3米23,均为中国女排历任主攻手中最可观的。出道以来,朱婷曾率中国少年队夺得2011年世少赛亚军,去年助中青队登顶亚锦赛并获评MVP;今年,她先是入围郎平执教的国家队大名单,后在瑞士女排精英赛成为最佳得分手,还收到欧洲顶级俱乐部主帅抛来的“橄榄枝”。在刚刚落幕的世青赛上,朱婷更是独揽最佳扣球、最佳得分和MVP三项大奖。
尽管年少成名,朱婷却保持着清醒的认识,“我的强项是进攻,一传、防守比较差,技术不全面。”
不过,对于这位“未来之星”,中国队主帅郎平倒是泼了一盆“冷水”。郎平说:“朱婷最近打得不错,是因为各队对她不熟悉、研究得少,实际上她还不够成熟,让她在国家队打主力肯定没戏。”
得知郎平的点评,小朱则连称“有道理”,“郎导说得对,我确实还有很多漏洞,今后要向教练、队友多请教,提高自己。”她告诉记者,自己的偶像是韩国女排的金延璟,“我最欣赏她在场上的激情,以及具备带领队伍赢球的能力。”作为当今攻守兼备的世界级主攻,金延璟曾获伦敦奥运会女排比赛MVP,常年效力于欧洲俱乐部。
本月7日,朱婷将来京赴中国队报到。她兴奋地说:“终于可以向郎导讨教了!我希望在她的指导下前进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