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响警报、集结部队、红蓝对抗、解除警报……近期闹得人心惶惶的“钱荒”危机,最终成了一场金融“演习”。十年磨一剑的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日用他那娴熟的“货币之手”,自导自演了一场货币流动性潮起潮落的大戏,只为证明一件事情——中国金融业还未到濒临危机的“雷曼时刻”,但若再不悬崖勒马,后果将不堪设想。
与其说是一场“演习”,还不如说是一场“教训”。就像家长教训孩子一般,央行此次在“钱荒”问题上狠狠教训了一下众多不听话的商业银行,以及与他们同气连枝的券商、信托、担保等纨绔子弟们。虽然业界认为此举值得肯定,但那惊险的过程不得不让人警醒,中国金融体系近乎不堪一击。
“演习”似乎成功了,但藏在这场危机阴影中的痼疾却没有根除。在整个金融系统中,由银行作为主体的“一级市场”,因存在利率管制而缺少竞争;而在以民间机构为主体的“二级市场”中,资金价格又近乎市场化,利率高得吓人。商业银行在盈利的本性下,无不喜大厌小、暗度陈仓,“优化资源配置、支撑实体经济发展”对他们来说,恐怕只是一句口号。
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经济前瞻性指数PMI在6月大幅下滑,与50%的经济荣枯线一步之遥。毫不客气地说,不管是外资机构故意唱空,还是内资机构信心动摇,经济下滑已是不争之实。而比经济下滑更可怕的是,一大批小微企业已经衰退数月之久,在没有金融资本支撑的背景下,很多人已经或者正在失业。
优化资源配置,本是金融的生存之本、发展之道。如今,科技创新、增长潜力巨大的中小企业在遇到短暂的发展困难之时,却得不到一点来自金融界的雪中送炭;而那些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两高”的大型企业却一次次在濒死前得到全力支援,每一次起死回生,其力量就壮大一些,直至形成“太大而不能倒”的转型困局。
利率市场化,是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更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最优制度选择。不管是来自顶层设计的催促,还是来自经济形势的压力,事实已摆在眼前,打破金融垄断、进行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已经到了无路可退的关头,改革必须立即进入“实战”状态:不但要有“演习”测试水深的智慧,更要有背水一战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