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北京高考作文题一披露,很多人都说,这道题出自莫言和杨振宁在北大的对话。在网上,网友也因此将杨振宁、莫言称为“预言帝”,戏称他们“猜中”了北京的高考作文题。
据了解,今年5月15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北京大学展开了一场名为“科学与文学的对话”。在这场对话中,两位诺奖得主恰好谈到了“爱迪生如何看待手机”的问题。在当天的对话中,杨振宁说道:“我常常在想一个问题,假如今天把爱迪生突然请回来,让他在21世纪生活一个礼拜,什么东西是他最感到不可思议的?你们认为会是什么?”莫言回答道:“手机。”杨振宁说:“对,我同意是!随便一个人,拿出手机来就可以和美国的朋友通话,这比《封神榜》里最奇怪的事情还要奇怪!”
有意思的是,今年北京高职单考单招材料作文也是围绕一段对话材料展开,这段虚拟对话列举爱因斯坦和乔布斯的两个看似矛盾的观点,探讨“该不该为别人活”。
现场调查
多数考生感觉作文不难
“没想象中的难。”昨天,走出广渠门中学考点的黄同学如此评价今年的语文题,这也代表了考生的普遍反应。
在该考点,记者一共采访近20名考生,其中13名表示今年的作文题目不难,“因为语文的决定因素太多了,不像数理化那样能够熟能生巧,并且只有唯一的答案。不管以往底子如何,只要有自己的观点都或多或少能答一些,所以大家都会尽量完成。今年给的材料之类的也不算深奥难懂,理解起来应该没有问题,就看每个人怎么想了。”在问及语文题难度时张同学向记者介绍道。不过,也有5名同学认为题目并不好下手。“给的范围很宽,有时我就会很担忧自己是不是写偏了,所以在答题过程中顾虑很多,写完以后发现又跟当初思路不同了。”谭同学一边说一遍摇头叹气。
在人大附中考点,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考生,多数认为语文科目较容易,甚至“比海淀区一模、二模的题目简单”,作文题目也比较容易上手,开放性很强。但也有考生比较担心,觉得“写跑题”了。
记者了解到,有的考生从“沟通”的角度展开,表达新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也有考生在作文中主要体现“变革”,认为从灯泡的发明到手机的广泛使用,科技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交往方式,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越来越多的变化发生在我们身边。
专家分析
北京四中语文高级教师连中国:
引导学生思索科学和人文互异关系
今年作文题有三个特点:一是大气成熟,既有高度,又贴近学生实际。它引导学生思索科学和人文之间的互异关系,推动学生对人类生活的普遍关注和思考。二是可贬可褒,为学生提供了可以发挥各自所长的空间和平台。擅长理科的学生如果对人文关注不够,可以只谈科学;喜欢文科的同学可以说人文;将科学和人文结合起来,谈科学带给人的好处和不足,对人类交流方式和思想感情的影响也没有问题。整个命题只提供了思维原点而不置褒贬,将褒贬的空间留给学生,发挥余地较大。三是区分度较好,不易跑题。只要说这个话题,你的价值观完全可以是自己的。但要写好不容易,尤其对部分只知道做题的学生来说,要想谈好,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十一学校高级教师雷其坤:
三种作文可能得分较低
今年北京卷作文题审题难度不大,学生可以从科学家、文学家、创新的角度立意。该题目重点考察考生思辨的水平,既不是时事材料,又和我们现代社会需要创新、与时俱进、应时而变有联系。
有三种作文可能得分较低:一是认识不够全面深刻,观点有失偏颇。二是不从材料内容立意,而是从过高的角度立意,比如要多角度看问题等,比较空泛,没有落实到材料谈话的具体内容上去。三是不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在现实性上关注不够。引申出观点后,还是引用一些古人的事例和语言证明论点,跟现代社会没有多大关系。
2013年北京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对话,按要求作文。
科学家:假如请爱迪生来21世纪生活一个星期,最让他感到新奇的会是什么。
文学家:我想,手机会不会让他感到不可思议呢。
科学家:我同意,手机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标志物,简直称得上是一部掌中电脑,丰富的功能一定会让这位大发明家感到新奇。
文学家:手机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或许这也是爱迪生意想不到的吧。
科学家和文学家关于手机的不同看法引发你什么样的想象和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各方点评
北大中文系教授张颐武:
这是生活与哲理的巧妙结合
北京今年的作文题,可以说是近年来难得的一个好题目。它把很多看起来距离很远的东西结合在一起,比如它把电话这个每个人身边的东西,和科学探索与发展的历史结合起来,把科学与人文结合起来,这就给了学生比较大的发挥的空间。同时,这也给判卷提供了一定的帮助,容易拉开层次。
今天,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网络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个作文题,其实正是和日常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说它也可以看做是一个时事题,但它又不像一般的时事题那么死板,那么宏大,它和人们切身的生活经验、经历都有关系,同时,其中又巧妙地蕴含着人生的哲理。而高考,检验的也正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人生的综合能力,所以说,这是一道很恰当而又巧妙的作文题。
通信专家项立刚:
爱迪生会感叹手机让一切都变了
如果爱迪生“穿越”到现代,一定会感叹:手机让一切都变了。偏安一隅的普通人与世界的距离触手可及,它不仅用来通话,还是相机、游戏机、音乐播放器、信用卡、电影院……手机对爱迪生而言很科幻,其实这种生活在二十年前也是难以想象的,那时候“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生活。而未来的通信技术创新必将超乎我们的想象,3D打印正风生水起,可穿戴智能设备吸引着眼球,科幻片中的很多场景未来也许变成现实。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李易:
北京作文题很“接地气”
如果爱迪生穿越回来可能会很生气:哪个家伙把电灯、电话、电报、留声机、照相机、放映机合一块儿的?给我交专利费了吗?北京的高考作文题很“接地气”,近几年智能手机飞入寻常百姓家,移动互联网高歌猛进,玩微信、刷微博、手机购物等等,身边的“手机控”越来越多,这块屏幕抢占着我们越来越多的时间。科技创新让社会进化、让生活便利,但一定程度上,它也让人越来越疏离。
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
思辨和表达空间有限
北京的作文题是一个材料作文,一般来说,材料作文的用意,是给学生更大的表达空间和思辨空间,如果表达和思辨的空间足够大,那么就比较容易写出好的作文,反之,则很难。但是从这个题目上看,只能说是中等,两个空间都不够大。
首先,从材料中看不出科学家和文学家对同一个题目的不同看法,他们的观点几乎是一致的,只是角度不同。爱迪生这样一个大发明家,倘若来到今天,依旧会感到不可思议,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发挥的,无非是社会在进步、科学在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变化等等。题目并未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辨空间。反过来说,比如说,依旧是手机这个东西,有人认为它给人们的交往、通讯等等带来了便利,也有人认为,它改变了传统的人际关系,使得人际关系变得冷漠等等,这样的话,思辨空间显然会更大。
其次,在表达空间上,也依然有局限,这样一个题目,不论是科学技术上,还是在生活的哲理上,其实都是比较窄的一个范围,学生自由发挥和表达的空间自然也并不宽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