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新闻发言人上周末有关积极探索建立优先股制度的一番话引起了市场的热议,也激起了不少联想。无疑,虽然目前还暂无明确时间表,但推出优先股对沪深A股市场是巨大的进步,说是制度革命也并不为过。
优先股是相对于普通股而言的,主要指在利润分红及剩余财产分配的权利上优先于普通股。这实际上是股份有限公司举债集资的一种形式,通常预先设定股息收益率,不能在二级市场交易。不少专家学者此前曾有以优先股制度推动市场发展之议,其中有在IPO中采用优先股和将A股市场中的限售股转化成优先股的设想,不过笔者却以为这并不可取。即便是在拥有上百年历史的海外老牌证券市场,也没有把限售股转化成优先股的做法,在IPO过程中也不可能把控股股东的股份都转化成优先股。笔者这么说,并非是给优先股泼冷水,恰恰相反,笔者热忱希望能尽快推动优先股制度建设,只是投资者不能对优先股过度联想,要客观看待推出优先股的现实作用和意义。
在当前阶段提出探索优先股制度,可以恢复并强化A股市场的融资功能,表明管理层对股市的呵护之情,意在恢复证券市场前行的动力和活力。一般而言,由于优先股不上市,只能集中交易,因而不会造成从二级市场中抽走资金的现象,所以,发行优先股可以满足上市公司真正好项目融资的需求,不管是再融资,还是排队上市的公司,都可以采取发行优先股的方式来融资。至于优先股与IPO的关系,笔者以为最大的利好是可以减轻IPO融资压力。假如每年融资规模有1000亿,以前这1000亿全投向二级市场,现在则有500亿可作优先股处理,二级市场受压减半,局面自然大好。
推动优先股制度建设,还可以是检验上市公司是否优质的试金石。从海外证券市场的发展历史看,因为要支付固定股利,必然是好公司才敢发行优先股,一旦出现支付困难,必将其内部实情暴露在社会公众面前,接受全民的剖析,那种盈利前景不可靠的公司哪有胆量这么做?股神巴菲特投资高盛,当是国外优先股投资的经典案例。2011年3月19日,高盛集团公布,将向巴菲特的旗舰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支付56.5亿美元,以购回50亿美元的优先股。同时,高盛也会支付一次性的16.4亿美元利息开支,致使高盛当年首季每股盈利减少2.8美元。伯克希尔·哈撒韦仍持有高盛的认股权,账面获利19亿美元,因此股神这次投资总共获利37亿美元,投资两年半的利润率高达74%。
此外,当前在沪深股市引入优先股制度,对于增加企业融资和投资者投资的多元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发行优先股有助于社保基金和养老基金等大机构入市,对于坚持长期投资和依靠公司分红的大机构而言,证券市场的吸引力会因为优先股而大大增加。对于企业融资而言,优先股是一种间于一般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的特殊融资工具,既具有一般的股权融资的不需强制付息、不会提高企业负债率的优势,又具有债权融资的具有杠杆效应、不影响原有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的优势。
经过这些年来的各项配套制度建设的深入,相关法律规章的逐渐完备,A股市场实施优先股制度的内部和外部环境都已趋于成熟,此时开启优先股制度建设大门,不仅有助于缓解当前市场的压力,有助于规范和稳定股市,还可以降低社保基金、养老基金以及中小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同时吸引大量敢于发行优先股的优质公司进入A股市场。如果A股市场因此能注入更多熠熠生辉的全球优质公司资源,自将赢得强劲的竞争力,而这将是优先股制度给A股市场带来的最大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