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大学生毕业季。除了有浪漫的A面:毕业照、毕业餐、毕业旅行……五花八门;还有残酷狰狞的B面:工作难找,艰难程度前所末有。
从这个学期开始,浙江某高校中文系的同学已经没有在校课程,全班都在外,各自实习、找工作。辅导员彭毓敏,隔三差五就给系里尚未找到工作的同学挨个打电话:“工作找得怎么样啊?”
浙大就业办的陈谷刚老师,听到本科生院很多老师在担心:“去年这个时候,都搞定了。今年好些人没搞定。搞定的呢,待遇也没有以前好了。”
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99万,比2012年增加19万人,达到历史新高。
记者从省教育厅就业处拿到的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浙江省有近26.7万大学毕业生,比去年增加2000人,创历史新高。
截至4月30日,毕业生总签约率在22.52%,与去年同期的23.47%相比,下滑了0.95个百分点。而这其中,研究生签约率36.62%,专科毕业生签约率达到25.65%,本科生签约率在17.95%,比去年下降,本科生成就业“重灾区”。
记者向各个高校打听,目前为止,浙江高校中就业形势最好的浙江大学,到5月21日为止,就业率为50%左右,比去年同期下降了大约2个百分点。
陈谷刚和去年各大进驻浙大宣讲的企业接触,发现针对2013届毕业生的这一季宣讲,很多企业露面了,但心有余力不足。
他说:“对于本科生来说,比较困难的是,今年很多大的央企或者民营集团,更倾向于招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毕业生。”
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企业招不到人。这个现象,已不是一年两年了。只不过,今年的失衡,更加突出。
红石梁集团副总经理杨国飞说,对企业来说,经济形势紧张,更加需要优秀人才。“像我们公司做的是产品,目前我们大量需要的,是优秀的营销精英。”
“不知道为什么,跟十年前相比,现在更难找到人才了!”杨国飞说。
美籍华人Ben,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几年前在杭州创办了一家科技型企业。
他感触很深,国内大学生现在的就业思维通常是:名校生,一般首选大型国企、知名外企、公务员这类工作;普通高校毕业生,冲不上公务员,就希望去一个压力小、保障高的单位。民企并不是他们的最佳选择。
“很多学生的素质,并没有达到与工作相匹配的水平。”他发现,不少学生在工作中,对自己的要求不是很高。“野心不够,自信不够,心态比较‘禅’。”像Ben这样的民企老板,更愿意直接录用有工作经验的应聘者。
今年就业大军,“90后”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的就业观与“70后”“80后”相比有明显变化,更看重性价比高的工作,关注企业是否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企业公平公正的用人机制,倾向选择舒适工作环境的工作,不愿选择没节假日、经常加班、四处奔波的工作。
浙江人力资源相关部门的一位负责人高先生认为:“学生个人过度坦然的态度,加上家庭背后不理性的支撑,是阻绊就业对接的原因之一。”